山西阳泉不仅盛产煤炭,还有几样隐秘而伟大
2023/2/20 来源:不详北京专治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596231.html
山西重镇阳泉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录,进入新时代之后又因盛产无烟煤而名扬全国。勤劳朴素的阳泉人在劳作之余,用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食文化,尤其是在物产并不丰富的情况下,运用有限的食材不断变换技法,哺育着一代代的阳泉人(百度李彦宏就是土生土长的阳泉人),“隐秘而伟大”是对这些美食最高的赞誉。
01阳泉魔水“维尔康”
就像北冰洋汽水与北京的关系一样,维尔康是阳泉市知名饮料品牌,自80年代开始盛销阳泉,成为阳泉人一个时代的记忆。
直至如今,维尔康依然还有最传统的玻璃瓶灌装销售,受到当地人的追捧,大家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土掉渣”的包装而抛弃维尔康,相反,这个伴随大家童年的“魔水”,似乎有越来越火的趋势。也是大家招待外地朋友最实诚的特产饮品。
02糊嘟
估计外地人会被这样的菜名弄“糊涂”。
不错,这个糊嘟是阳泉人最熟悉不过的,老幼皆爱的传统美食。
图片来自微博糊嘟这道菜的产生,源自本地生活物资匮乏,人们不可能像有些富足人家一样,炒几样菜配大米之类的,大家只能是将玉米面掺白面在放入一部分豆角胡萝卜之类的蔬菜,在一口大锅内不停的翻搅,防止糊锅,做好之后可以拌一些辣椒葱花料,吃得满头大汗,浑身舒泰。
糊嘟看似简单,实际上操作时特别费事,因为在不断的加热过程中,操作者必须保证将面搅匀,否则会夹生,一锅面就会全部报废。
03酸菜抿曲曲
抿曲曲这种食物就像饸烙面一样,需要有一个抿曲床,人们将和好的面放在抿曲床上边,再用一个类似锄刀一样的铲子,用劲将面挤压入锅,不久之后,锅里边的面就像蝌蚪一样,漂浮游动。
阳泉人经常用玉米面制作抿曲,一是因为白面太少,二是因为白面韧劲太大,太费劲。发展至今,玉米抿曲成为阳泉人忆苦思甜的一种美食。
本地人在吃抿曲曲时经常会炒一锅酸菜汤,在夏天将酸菜汤放凉,做浇头,两碗都吃不饱。
04压饼
在阳泉、盂县还有娘子关都有压饼。
压饼是一种非常简单易制的面饼,在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个类似电饼铛一样的当地人称为“鏊”的铁器,在农闲时候,家里大人或者年纪稍长一点的孩子,都会用这个“鏊”做压饼,作为日常零食的补充,可别小看这个压饼,在八九十年代,这种压饼绝对是一种让孩子们垂涎欲滴的美食。
现在有很多商店在卖压饼,只是由于在品牌管理,品质管理方面做得不到位,很多压饼的质量反而不如小时候那样让人喜爱。
05撒
这是一种类似糊嘟的食物,晋中市和顺县叫做“散面做”。
先像熬小米粥一样,将小米熬熟,然后再慢慢往粥里边加玉米面,一边加一边不停的搅拌,避免糊锅和结成面疙瘩影响口感。直到面和米全熟,配上酸菜或者土豆丝,农人吃了这种食物之后,一上午既不用喝水也不用再吃其他食物,可以说既耐饥又耐渴,甚至有些煤矿都用这个做班中餐。
笔者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这个锅巴,黑黄相间,焦香异常。
阳泉市作为晋东地区重镇,曾经被当地人称之为小上海,可见因煤而兴的阳泉在当地人心目中的位置。但无论多么发达,历经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食物,将每一个阳泉人牢牢地拴在了一起,成为几代人精神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