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执政向赵氏一族索地,一看这块地在太原

2024/10/18 来源:不详

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春秋战国之交,晋国三大公侯韩、赵、魏瓜分了晋国,并获得了周天子的分封,最后得以位列战国七雄。但在三家分晋之前,晋国最强大的家族并不是这三家,而是正担任执政的智伯所担任族长的智氏家族。智氏家族当时有多强横呢?据《史记》记载,智伯曾先后派人向韩、魏两家索取土地,要两家各贡献1座万人居住的城邑。结果,“韩畏之,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转而又使人请地于魏,魏也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不过,权势熏天的知伯也并非人人都非常畏惧,赵襄子为首的赵氏家族就并不买账,其派人向赵索取蔺、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此联合韩、魏二国共同伐赵。那么,赵国为什么敢于拒绝智伯的要求,而智伯为什么仅因为1次拒绝就要联合全国之力去灭亡赵氏呢?首先,赵氏的强大影响智氏篡国晋襄公以后,晋国王族内斗不止,势力受到极大削弱,晋国执掌兵权的6家大臣,即所谓的“六卿”开始轮流坐庄,执掌晋国国政。在智伯坐上执政位置之前,一直是赵氏家族执掌国政,后来赵氏老族长赵简子去世,继任的赵襄子一心扑在封地的治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财力军力都日益强大,甚至当时各国洞悉时事的政治家们已预感到赵氏已渐渐具备了独霸晋国的实力。在赵氏实力与日俱增的同时,智氏家族也没有闲着,作为晋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执政,智伯利用把持国政的21年时间不断蚕食晋国王室的权力,并吞并了“六卿”之中的范氏、中行氏两家的大片土地,势力成倍膨胀。“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随着知氏势力凌驾于三家(赵、韩、魏)之上,智伯的野心也逐渐不受控制,遂生代晋之心。当时晋公室已无实权,不足挂齿,那么大臣中实力最强的赵氏自然就成为篡位的最大障碍,必须铲除,以震慑其余大臣。智、赵两家都要向北发展,利益存在冲突赵氏在上任族长,同时也是上任晋国执政赵简子时期,就制定了“北进”战略,并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晋国北部零散分布、势力较弱的戎狄各部族身上,时刻盘算兼并其人口土地来壮大自己。为此,赵氏将本家族的政治中心北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赵襄子为了推行这一既定战略,更是屏弃大丧期间以守丧为头等大事、不得有所作为的旧礼束缚,在父丧期间出人意料地发兵平代,一举将代戎建立的代国纳入了赵氏的版图。无独有偶,知氏一族也将北方戎狄部族作为自己征伐的目标,并将同为北方戎狄建立的中山国作为攻伐目标,数次出兵讨伐,攻灭其属国。同时,为了排除赵氏的竞争,智伯在向赵氏索地的时候,一反常态,不是让其向韩、魏一样自行选择献出哪座城池,而是直接点名索取蔺与皋狼二地。这既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削弱赵氏,也与其北进战略密切相关。赵氏拒绝献地,也是守护老根的必然之举因为蔺与皋狼地处晋阳西侧,而此前知氏已夺取的中山属国则在晋阳东侧,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东面的阳泉市盂县境内。蔺与皋狼一旦易主,那么知氏就会对赵氏二代人苦心经营的大本营晋阳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而晋阳一旦有失,那么不但赵氏以往北进取得的成果将化为乌有;更为严重的是,晋阳作为赵氏宗邑和老根,代表着赵氏一族的尊严与地位,一旦失去,势必被痛打落水狗,从此无颜继续在晋国立足。综上所述,智伯灭赵是其篡夺晋国的必由之路,而赵氏抗拒也是维系其生存的无奈之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