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身为阳泉人,想为家乡做点事大盂之声

2023/1/25 来源:不详

他在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组担任摄影师,从8月至今的短短3个月内先后回来4次,为的是把阳泉的美食和文化全方位展现给全国观众。对于32岁的苏浩来说,今年是个比较特殊的年份殊的年份。自19岁离开阳泉老家,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得如此“频繁”。往年算上春节,他一年往返阳泉的次数不会超过两次。而今年从8月份至今的短短3个月内,他已经先后回来4次,在家停留的时间加起来将近1个月。这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是很难实现的一件事。“我这些年在外忙于工作,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却很少有时间回到家乡陪伴父母。”苏浩感叹道。   这一切的源头,还要从去年说起。   苏浩是我市平定县人,如今在北京工作生活,年开始在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组担任摄影师。   《味道》是一档大型美食文化类系列节目,也是央视科教频道重点推广的品牌节目。节目每年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期间播出,内容围绕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美食与美食背后的风俗文化展开。   年11月,在《味道》栏目组的一次讨论年春节拍摄主题的选题会上,苏浩向导演提议来山西阳泉拍摄,并积极与我市文旅局沟通。双方一拍即合,顺利达成了拍摄协议。   “其实当时除了阳泉,栏目组还有一个选择是去黔东南。身为阳泉人,我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些什么,所以积极地去促成了这件事。”苏浩说。   事实上,作为一名“北漂”,打拼的辛苦自然不必多说,最让苏浩难过的是很多人不知道“阳泉”的尴尬。“在外经常会有人问我老家是哪儿的,我说阳泉时,有人以为是发射卫星的酒泉,有人错把阳泉当大同的阳高县,还有人表示完全没有听说过。”苏浩苦笑着说,每当这时候,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阳泉是个怎样的地方,“我当时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节目把咱们阳泉的知名度提升上去”。   然而,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味道》栏目组来阳泉拍摄的计划也不得不暂时搁浅。但苏浩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并提前做了很多功课。   今年8月,《味道》栏目组终于重启外拍计划,苏浩所在的摄制小组第一站就来到了阳泉,进行节目正式开拍前的筹备工作。   在《味道》栏目组工作三年多,苏浩几乎尝遍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但阳泉的美食仍让他情有独钟。离开家乡13年,他至今还保留着阳泉人的饮食习惯,隔三差五就要吃顿面食。“咱们这里的菜比较符合大众口味,既不会太辣,也不会太油,更没有特殊的气味,人们吃了会比较舒服。我觉得食物也代表了咱们山西人的性格,朴实、宽厚、容易相处。我通过采访更深刻地了解了家乡的美食文化,阳泉不缺少美食,而是缺少美食的发现者。”苏浩说。   8月27日,《味道》栏目组在我市正式开始摄制工作。这次,苏浩没有参与拍摄,而是担任了组里的制片人角色,负责栏目组与我市的协调对接工作。   在8天的时间里,栏目组一行先后走进盂县梁家寨乡、平定县娘子关镇、城区小河村、郊区咀子上村等地,拍摄了桃仁月饼、压饼、酱油醋罗非鱼、红绸饭、枣介糕等传统特色美食。节目最后剪辑成45分钟于10月11日18点54分在央视科教频道作为《国庆节有味道·丰收中国》系列专题片的收官之作播出,收视率在同期节目中名列前茅。   节目播出后效果很好,最开心的莫过于苏浩。回到家乡拍摄,他的心情与以往不太一样,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同事剪片时他不仅全程“监工”,成片后也反复观看,首播重播更是一场都不落。   两个月后的10月30日,苏浩和央视科教频道《味道》节目组的同事们又扛着大包小包从阳泉北站下了火车,此行的目的是拍摄《味道》阳泉专题片的第二、三集,过油肉、三八席、海参扒肘子、杨家沟豆腐等皆在拍摄计划内。   “第一集为了配合国庆节期间‘庆丰收’的主题,所以有些美食没拍上,比如说过油肉、三八席之类的,这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这次再来就是为了把咱们阳泉的美食文化全方位、深入地展现给全国观众。”苏浩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