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访谈我市
2023/1/12 来源:不详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dashoubi.org.cn/news/zxzx/2021-09-19/176688.html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地位举足轻重。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服务业提质增效摆在战略位置,把牢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准工作着力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主体监测、结构调整、增量带动等一系列超常举措,在补齐工作短板的同时,进一步挖潜、扩增、育新,加快把服务业的效益提起来、规模提起来,努力打造我市服务业发展竞争新优势。
一组数据可以充分佐证: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速均快于全市服务业增速;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7.2%,高于全省(11.5%)25.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6.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0%,拉动全市投资19.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我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是我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7月28日,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攻坚大会召开,对服务业提质增效工作再部署、再细化、再推进。适时调整领导机制,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领导组双组长,按月组织召开服务业运行调度会,深挖服务业增长潜力。印发《全力以赴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部署“开展十大专项行动、成立十个工作专班、推进十项重点任务”,明确具体内容、完成时限、责任部门,由市级领导分别领题推进。出台《阳泉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年行动计划》,提出鼓励餐饮企业提质升档、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等64条工作举措,配套出台《阳泉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年行动计划》等分行业工作计划,形成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支持互联网物流平台企业发展的意见》,引领带动全市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印发《年阳泉市数字消费券发放总体方案》,进一步激发消费品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加大对企业按规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督查和指导力度,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各级各部门按照“对标、找差、补短”要求,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各县区、阳泉高新区进一步规范运行调度,聚焦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全覆盖,按照支撑指标明确目标任务。市直各部门按月开展专项调度,强化与基层单位联动,做实做细行业分析研判。
金融业是我市服务业的短板弱项。围绕推动金融业扭负为正,市政府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市金融办进一步加大“信易贷”推广力度,征集各重点项目(企业)融资意向,及时推介至全市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8月底,全市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帮扶企业还贷11.8亿元,其中阳泉高新区帮助17家企业解决贷款万元,用实际行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我市以大宗消费为重点,开展贯穿全年、多元融合、模式创新、涵盖全域的促销活动。组织成品油、家电零售商户参加省级数字消费券活动,前七轮带动消费万元;全面启动市级数字消费券发放工作,截至10月8日,各县区累计核销.88万元,带动销售额.76万元,撬动15.34倍。启动阳泉至蒙古国达尔汗国际联运,提升综合运输能力。组织2家文化产品经营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达成意向成交额万元。
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我市加强与我省物流产业的旗舰劲旅——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其在物流产业发展上独特的资源优势、丰富的产业模式,推动大宗交易平台、网络货运、跨境电商、二手车出口、货运专线等新增长点加速落地。目前《关于支持互联网物流平台企业发展的意见》已印发,大宗商品贸易项目已与阳泉高新区签订入驻协议。加快推动阳泉至天津港专线班列、建设物流集散中心等合作事项,有效带动以物流业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4月28日,四矿口智慧农MALL市场正式开业。该农贸市场采用“互联网+农贸”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商户信息智能公示,提供食品溯源、农残检测、智慧支付、智能监管等多项终端便捷服务,是我市首个现代化新型智慧农贸市场。此外,无人超市在盂县投入运营,小米之家新建8个专卖店,打造智慧零售新业态和新场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云平台建设,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统计分析、共享交换和安全访问控制等功能。聚焦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领域,继续开展服务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工作,三和园科技服务园、蒙牛现代物流集聚区、桃林沟旅游文化休闲集聚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竞争优势明显,成功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省共计25家)。
下一步,按照“”总体思路和部署,我市将全力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战略,聚焦平台经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业、康养产业“四大领域”,实施“”工程,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业态高端、消费升级的新支撑。(郭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