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元帅多次亲临井陉亲邀2人参加开国
2023/1/10 来源:不详
抗日战争时期,井陉是晋察冀边区南部的前哨阵地,聂荣臻司令员曾多次亲临井陉。在震撼中外的“百团大战”中,他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聂司令的名字曾给井陉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他的音容笑貌给井陉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01
初到小里岩
年7月,伟大的抗日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7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再次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克服空前的投降危险和困难而斗争。22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大举破击正太铁路战役预备命令”。月底,聂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前线司令部,进驻井陉西部山区的小里岩村。
小里岩是个只有50来户人家的小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沟,沟底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间公路。顺公路南行20华里,是正太铁路上的北峪口大桥和南峪车站,车站以西14华里是著名天险娘子关。车站以东20华里是井陉县城。小里岩村东30余里是井陉煤矿,村北20里是晋察冀军区九区队的驻地黑水坪。小里岩土瘠人穷,民风淳朴,党组织建得早,党员多,群众觉悟高。聂司令的前线指挥部设在这里,既紧靠前线便于指挥,又隐蔽安全,不易被敌人发现,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好,便于得到人民的协助和支持,真是既得“天时、地利”,更得军民团结情同骨肉的“人和”啊!
人们至今还记得当年聂司令的前线指挥部进驻小里岩的情景。
那是一个仲夏的傍晩,落日的余晖给浓绿的山峦抹上了一层金黄,村庄里冒起缕缕炊烟,正是收工的时候了。光着膀子穿着短裤的男人,头戴草帽,挽着袖子,卷着裤管的年轻妇女,扛着青草腰里插着镰刀的儿童,从田间从山上回来了群光屁股的孩子在街头追逐嬉戏,家庭主妇正在为下地回来的人准备晩饭。这时,一支轻骑从山北飞出。“得答”“得答”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八路军来了!”“八路军的骑兵来了!”人们惊喜地奔走相告:“快去看哪,全是对子马,都是成双成对的!”这支队伍共有一百余匹战马,各种毛色的都有,但因排列有序,所以显得不杂不乱,整齐壮观:一对白色的,一对黑色的,一对枣红的,一对杏黄的,一对花白的,一对淡青的……战马踯躅,仰天长嘶,如龙吟虎啸,威壮群山。骑在马上的是精干利落的年轻小伙子,头戴灰军帽,身穿粗布灰军装,打着裹腿,穿着边区造的布底鞋,前边的战士腰里勒着子弹带,胸前斜插两把盒子枪,后边的战士腰间插支短枪,背上挎着冲锋枪。队伍中间还有几个肩上挎着文件包,脖子上挂着望远镜的中年人,个个英姿飒爽,神采奕奕。
子弟兵的到来,给小里岩增添了无限生机,小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民兵们配合警卫战士到村边、道口站岗放哨,严密封锁消息;村干部带领部队首长安排住房,老乡们忙着给部队腾房子;孩子们把家里的青草抱岀来,放在战马的嘴边,战士们抢扁担,抢扫帚,争着给老乡挑水,扫院,扫街道,呈现出一派军民团结的动人景象。
02
三请许三来
聂司令住在小里岩最高处的一家,上房北屋是他的办公室兼卧室,站在房顶就可居高临下俯瞰全村。房子周围戒备严密,电报天线在房顶上高高竖起,通讯线路密如蛛网,无线发报机“嘀嘀嗒嗒”昼夜不停。这正是百团大战的前夕,聂司令运筹帷幄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紧张。
一天傍晚,人们刚吃过晚饭,聂司令的通信员来到民兵中队长地下党支部书记许三来的家里,说:“中队长,我们首长请你,有事商量。”老许随着通信员来到司令部北屋门口,透过竹帘,看到一个身穿灰军服的中年人斜靠在床上,这个人就是聂司令员。通信员轻声喊过“报告”之后,聂司令忙从床上下来,整了整衣服,走出屋门,紧紧握住许三来的手说:“屋里坐,屋里坐!”进屋后,聂司令让老许挨着他坐下,通信员给老许倒了一杯开水,聂司令拍着老许的肩膀问:“老许,你担任什么职务?”“民兵中队长。”接着他压低声音问:“是党员吧?”“是,任村支部书记。”聂司令紧紧握住老许的手,深情地叫了一声“同—志—!”聂司令递给老许一支香烟,并示意通信员拿火柴点烟。两人吸着香烟,开始了谈话。“我请你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小里岩周围村庄到这儿的里程,你清楚的就说,不清楚的就说不清楚,可以吗?”“可以,你就问吧!”“北峪离这儿多远?“二十里。”“松树岭离这多远?”“十里。”“焦家垴?”“二十里。”“大台垴?”“十来里。”“良沟桥?”“二十里。”“常坪、沙窑?…”一连间了十四五个村庄,老许都一一作了回答。每次回答,聂司令都认真仔细地倾听并点头示意。他旁边的一个参谋,边听边在摊开的军用地图上作标记。谈话结束,老许起身告辞,聂司令送出屋门,亲切地说:“谢谢你,请慢走!”参谋和通信员一直把他送到院门之外。
百团大战纪念碑林
老许回家后坐在院里与家人谈天,忽听门外有人喊:“中队长在家吗?”开门一看又是通信员。老许问:“还有事吗?”“我们首长请你再去一趟!”老许又一次坐在聂司令身边。聂司令亲切而认真地说:“老许同志,为了慎重起见,请你把附近村庄到这里的里程再说一遍。”聂司令一边提问一边亲手记录,老许回答的内容与第一次完全一样,聂司令满意地点了点头。老许回到家里,人们都睡了,连住在他家南屋的两名司令部军官也进入了梦乡。当老许躺在床上发出阵阵鼾声时,“拍拍”的敲门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开门一看还是那个通信员,便说:“小鬼,首长又要找我是不是?”“是的,还得麻烦你一趟!”老许迷迷糊糊跟着通信员第三次走进聂司令员办公室。他睡眼惺忪,不断打呵欠,聂司令递上一支香烟,抱歉地说:“老许同志,我三番五次打扰你,你能谅解吗?——不是我不相信同志的忠诚,而是怕你记忆上有差错,你一定会明白,准确地掌握情况,对一个军事指挥员来说,该是多么的重要!”老许激动地说:“首长,为了抗日救国,你们钻山沟,住民房,吃淡饭,喝苦水,日夜操劳,不辞辛苦,老百姓从心眼里感谢你们啊!我是共产党员,能为抗日做点工作,别说是跑三趟两趟,就是再跑十趟八趟我心里也高兴啊!”接着老许又一次认真回答了聂司令员的提问。
第二天早晨,住在老许家的一名军官瞅着老许说:“你知道叫你谈话的是谁吗?”“不知道!”“我告诉你,他就是聂司令!”“啊!他就是聂荣臻司令员!”老许不由地惊叫起来,一个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著名将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对一个普通百姓竟如此诚恳热情,没有一点官架子!他激动得嘴唇抽搐几下,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百团大战破坏乱军设施
聂司令在小里岩的日日夜夜里,充满着大战前的宁静而又紧张的气氛。为防止日寇飞机侦察轰炸,一百余匹战马都隐蔽在村外的一个山洞里,老百姓帮战士割草喂马,民兵们同战士一起在村边、道口、山顶放哨站岗,传送军机情报。二十天后的一个傍晩,聂司令的前线司令部开始转移,全村老少到村边相送。
03
坐镇洪河槽
年8月中旬,聂司令的前线指挥部移至小里岩以西八华里的洪河槽村。20日夜,千军万马出太行,一场震撼中外的百团大战开始了!激烈的枪声,隆隆的爆炸声从正太铁路沿线传来,千山万壑为之震动,男女老少为之振奋!第二天,胜利的捷报象雪片一样从前线飞来:“娘子关被我军攻克!”“井陉煤矿被我军占领!”“铁道桥全部被炸!”“铁路隧道被毁!”…昔目凶恶残暴不可一世的日寇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一夜之间就被我神勇的八路军打得焦头烂额,一败涂地。备受日寇蹂躏的井陉人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痛快!
21日下午,战斗仍在激烈进行。聂司令坐在院子里专心致志地与人下棋,他心平气和,从容不迫,喝着茶水,摇着扇子,好象从未发生任何事情一样。他深谋远虑成竹在胸的大将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会儿,通信员报告;“两个日本小姑娘和一名日本俘虏已经送到!”聂司令把棋子一推,高兴地说:“好,客人来了,看看去!”他来到一家普通农舍,看到了我军战士在浓烟烈火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大的大约五岁,小的尚在襁褓之中。他抱起那个小囡囡,亲吻她那胖胖的脸颊,用指头轻轻地挠动着孩子的胳肢窝,逗着孩子发笑。随后又走到五岁小姐姐跟前,俯下身来,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把一棵红枣送进女孩嘴里:“这个好吃,甜!甜!”孩子望着这位和蔼可亲的伯伯,天真地笑了。聂司令叫来管理人员,吩咐他们在洪河槽或到附近村庄寻找乳妈,给小姑娘喂奶,还唤来军医给两个小孩检查身体。他派警卫员到附近集市上设法买些糖、饼干和水果。他对前来观看的当地群众说:“孩子是无辜的,应当让所有人都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我们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他转过身来,又拉住孩子的手,温存地说:“好娃娃,想家吗?来,照个像,明天送你们回去。”
坐在旁边的是井陉煤矿的日籍工程师,他和千千万万日本人一样,在日阀的胁迫下,漂洋过海来中国掠夺资源,在炮火中险些丧命,被我军救出。他耳闻目睹了聂司令对待日本小孩的动人情景,感慨万千,热泪盈眶。当聂司令朝他走来时,他立刻站起身来向聂司令深深地鞠躬。聂司令亲切地同他握手,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也是我们的客人,请坐!”工程师连连点头,表示感谢。在一名翻译的帮助下,聂司令同日本工程师进行了长时间谈话,聂司令吩咐管理人员:“要安排好日籍工程师的食宿,要热情照顾,以礼相待。
在聂司令的关怀下,给日本小姑娘找到了奶妈,她就是正在洪河槽住娘家的许秀妮。她有一个不满三周岁的孩子,尚未断奶,她看到小姑娘明亮的眼睛,红润的脸蛋,又听说孩子的父母都被炸死,便毫不犹疑地接过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小囡囡。夜里她揽着小姑娘睡在娘家的土坑上,不停地掮扇子给孩子驱赶蚊虫。
22日清晨,聂司令起得很早,他修书一封给日军司令官,义正词严地斥责日本侵略军的罪行,要求他们保护和哺养孩子。然后,挑选了两名精明的八路军战士和洪河槽青年民兵李化堂,负责将两个孤儿护送到日本军营。“日本小孩要走了”!消息传遍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涌到李化堂门前的打麦场里,人们看到李化堂手托一付荆筐,一头坐着大女孩,一头躺着小女孩。人们围了上来,有的大娘给小孩拿来煮熟的鸡蛋,有的大婶给小孩送来了红枣,奶妈许秀妮先给孩子理理头发,又给小孩掩好了被角,遮住了阳光。
就在李化堂拿起担子上肩出发时,聂司令为孩子送行来了!他俯下身子掀起被角,轻轻地摸了摸小女孩的脸额,又将被角掩好,转过身来,又亲切抚摸着大女孩的头,然后掏出小刀削了一个雪花梨,递在大女孩的手中。他语重情长地对李化堂说:“同志,你的担子可不轻呀!你们要万无一失地把孩子送到日军驻地井陉县城,路上要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差错!”李化堂挑起担子,手拿聂司令给日军长官的亲笔信,匆匆上路了。他们翻山越岭,刚走出石瓮村不远,就听到了从前面传来的炮声,还能隐约地听到枪声,北峪附近打仗了。他们只好返回到石瓮村,把两个孩子和聂司令的亲笔信交给了驻在石瓮的八路军某部,请他们设法转送。后在八路军战士的护送下这一双孤女,从一个农民的肩膀,换到另一个农民的肩膀,从一个母亲的怀抱换到另一个母亲的怀抱,一村接一村的送到了井陉南关车站。
年,当年只有5岁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已是45岁的人了,她为感谢聂司令的救命之恩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专程访华,并到井陉矿区东王舍村凭吊了她父母的亡地,为中日友好历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04
视察黑水坪
小里岩北20华里是黑水坪。在群山逶迤沟壑纵横的井陉西部山区,黑水坪还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村后是峻峭的高山,村前是宽阔的季节河道,地势平坦;村边的公路北通平山,南至南峪,东经井陉煤矿可达微水,西行20里便是山西盂县,交通较为便利。这里是井陉县路北抗日政府所在地,也是晋察冀军区九区队长期驻扎的地方,聂司令员曾两次专程到这里视察工作,还多次在这里路过。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聂司令由两名警卫员陪同从平山县的峡谷出发,翻山越岭来到黑水坪视察部队和地方工作。第二天晚上,他召集当地驻军开会,会场设在村前平坦的干河道上,用帆布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挂着两盏发着白光的汽灯,台上台下一片通明,穿着灰粗布军装的九区队战士,全副武装,整整齐齐地端坐在台前的平地上,兴致勃勃地等待着聂司令的到来。当身材魁梧的聂司令员健步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聂司令操着四川口音开始讲话时,全场立即肃静下来,他从长城抗战讲到平型关大捷,从台儿庄会战讲到震撼中外的百团大战,从蒋介石制造的“皖南事变”,讲到华北日伪开始实行的所谓第二次“强化治安”运动,从加强部队自身建设讲到统一战线全民抗战的必然实现和光明前途……他的讲话有理有力,包含着铁的逻辑力量,令人叹服;他的讲话有声有色,充满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人感动倍受鼓舞;他的讲话有信心有魄力,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特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人自信令人自豪!他的讲话不断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会议结束后,由军区剧团演出了新编历史剧《秦桧害岳飞》。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聂司令戎马倥偬重任在肩,很少有时间与一般群众来往。但他每到一地总是想方设法尽量多接触群众,多了解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所以广大人民群众都称他是“爱民司令”。
聂司令在黑水坪视察工作期间,住在一个叫印英全的农民家里。时值盛夏酷暑,天气闷热,他常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和英全聊天,了解黑水坪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群众对驻地部队的意见。一天傍晚,印英全下地回来,只觉得天晕目眩,浑身难受,一进大门就扔下锄头躺在了院子里。家里人正在烧饭,看见后,认为他干活累了想躺下休息一会,也未在意。这时,聂司令从屋里出来,快步走到他跟前,轻声问:“小伙子,你怎么了?”英全有气无力地说:“身上难受。”聂司令俯下身子,用手摸了摸他的前额:“热,很热!”便叫警卫员马上去请军医。聂司令亲切地说:“地下潮湿,不要躺在院里,我搀你回屋。”聂司令搀着他一步步走进屋里,扶上土炕,安慰说:“小伙子、不要紧,别害怕,医生马上就来!”经军医仔细检查,诊断为中暑,当场服了药。聂司令员吩咐军医:“明天早晨再来一次,一定要把病治好。”英全躺在炕上心潮起伏,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在聂司令的亲切关照下,英全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聂司令离开黑水坪后的一个秋天,印英全赶着一匹骡子,往司令部送一名日军俘虏。天黑了才赶到司令部驻地平山夹峪。刚进司令部大院,就被聂司令看到了:“英全!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家里人都好吧?”聂司令紧紧握着英全的手连连问好,英全惊奇地说:“聂司令,你还记得我的名字?”聂司令哈哈一笑说:“忘不了,忘不了啊!”聂司令问明情况后,立即吩咐管理人员给英全准备晚饭安排住宿,给骡子找好马棚备好草料。英全感动地说:“见到聂司令就象见到了亲人,到了司令部就像到了自己的家。”
年9月,日寇纠集四万兵力,对晋察冀北岳区发动了为期三个月的惨绝人寰的大扫荡。日寇在我井陉抗日县政府和九区队驻地黑水坪附近四个村子杀死无辜百姓二百余名,同胞的尸体塞满了黑水坪三井两猪圈,还在附近的山洞——“老虎洞”施放毒瓦斯,将我隐藏在洞内的一百五十五名群众活活毒死,造成骇人听闻的“老虎洞惨案”。
不久,聂司令又来到黑水坪,他心情十分沉重,他为根据地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而悲痛,为日寇的野蛮凶残而愤怒,也为我军未能保护这一带人民生命财产而内疚。一次,聂司令独自漫步街头,碰到印永祥,就把印永祥叫到他的住处,详细询问了黑水坪一带遭受日寇残杀的情况,他沉重而严肃地说:“根据地人民养育了我们,支持了革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感谢他们!”接着他又问:“大扫荡后老百姓对部队有什么反映?”印永祥回答说:“反映不错,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对我们不利,你们转移到外线作战,既打击了日寇又保存了自己,你们做得对呀,百姓怎能埋怨自己的部队呢?”聂司令沉思了良久,没有作声。
年革命胜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成立了,聂司令没有忘记老解放区人民,他在北京派慰问团专程到黑水坪看望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的老解放区人民,并亲笔写信邀请黑水坪的支部委员印永福和房东印英全作为老区人民的代表,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信中确定了火车的车次和到京日期,约定到时派车到火车站迎接。接信后,印永福、印英全激动万分,全村群众为此也感到光荣和自豪。但由于当时正值三秋种麦的大忙季节,印永福、印英全未能赴京。从此,印永福将聂司令的亲笔信作为传家宝珍藏起来,在他去逝前还特意嘱咐家人要把聂司令的信祖祖辈辈传下去,永远不忘聂司令的恩情。
来源
《井陉县志》整理
段建斌
原标题:《聂荣臻元帅多次亲临井陉!亲邀2人参加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