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故事,传到国外后,法国

2023/3/19 来源:不详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m.39.net/disease/a_6169820.html

公孙杵臼墓位于忻州市城西的逯家庄,墓区现存祠堂与墓。祠堂为长方形院落,占地约7亩,现存房舍殿堂20多间,正殿5间,中为公孙杵臼祠堂,神台木阁内有公孙杵臼夫妇塑像。墓区在祠堂正南米处,墓丘高2.3米,墓前有明清代正德11年“晋义士公孙杵臼墓”碑通。

另外,在襄汾县也有关于公孙杵臼墓地的记载。

都知道,公孙杵臼因赵氏孤儿一案付出了自身的性命。作为赵家一族门客,他是如何在危难之中救出了赵氏孤儿呢?在此事中他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后来又因何而亡了?

公孙杵臼,生活于春秋时期,乃晋国人氏,是赵氏家族供奉多年的门客,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故事《赵氏孤儿》的主要人物。他于晋景公3年与程婴一同用计,将赵氏唯一的幸存者赵武从危难之中救出,而自己也因此献出了生命。

这个故事为后世广为知晓,并且被改编为戏剧流传民间,甚至,远传至海外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剧作家都有根据该剧改编的剧作上演。

公孙杵臼,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氏,还有另一种说法,称其为如今山西忻州市忻府区逯家庄人氏,他是赵氏家族众多门客之一。生卒年份不详,但是,史料关于他的记载主要集中于晋景公时期,即公元前五九九至公元前五八一年。

晋襄公身逝之后,赵盾计划拥立公子雍为帝,而狐射姑则计划拥立公子乐(均未晋文公的儿子),并将他从陈国接了回来,意图与赵盾争夺大权。因此,公孙杵臼等赵氏门客接到任务在半路暗杀公子乐,最终,狐射姑被逼逃亡。晋景公3年(即公元前五九七年)他与程婴一同合作,将赵武从危难之中救出,而自己却因此丧命。

晋灵公执政时期,朝中武将屠岸贾与文官赵盾之间不和,因此,决意陷害盾,向灵公诬陷赵盾乃是朝中奸臣。赵氏一门三百余众全因此事遭到朝廷杀害,这场屠杀的幸存者只有他的儿子赵朔及赵朔妻子。

后来,屠岸贾又假传君王旨意,将赵朔逼迫而亡。其妻子被软禁于家中,后产下一子,将此子托孤于赵氏一族门客程婴后,自己也上吊而亡了。此子被程婴安置于药箱之中,负责把守赵府的将军极为同情赵氏一门遭遇,因而私自放走程婴及赵氏遗孤,后亦自刎。

程婴带着这个孩子找到赵盾的故交公孙杵臼。这时候的屠岸贾为了将赵氏彻底清除,为了找出这个婴儿竟然假传君王旨意,命令必须将全国范围内一月至六个月的婴儿全部诛杀。程婴与公孙杵臼在一起合计一番之后,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儿子诛杀以保全赵武这唯一的赵氏传承。

之后,程婴向屠岸贾告密说:“公孙杵臼将赵氏遗孤藏匿。”屠岸贾听后,便派人找到这个孩子,将之狠狠摔在地上,还拔剑刺了几下。程婴亲眼见证亲生儿子被人诛杀,还得装作无事,公孙杵臼大声责骂屠岸贾之后以头撞阶而亡。

屠岸贾见此终于心安,之后,将程婴收为自家门客,将他的儿子程勃(其实是赵氏遗孤)收为义子,赐名屠成。转眼十五年过去,这个孩子也长大成人,程婴便将一切都告诉了他。赵氏遗孤听后十分悲愤,发誓必报此仇。

这时灵公已逝,正处悼公执政时期,程勃向朝廷揭发屠岸贾的各项罪行,悼公听完便让他将屠岸贾逮捕处死。赵氏一门大仇得报,程勃也恢复本姓,改名赵武。以上便是由史记改编的杂剧《赵氏孤儿》剧情。

而《史记》之中记载的则是:程婴带着这个孩子躲进了山林之中,在其十五岁时,在当时很有名望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帮助之下,晋景公才为赵氏一门平反。并且,由朝廷出面剿灭了屠岸贾势力,将其一门尽数诛杀,将赵武封为朝中大夫,归还赵氏一门的财产及封地。

此案发生地点位于邢台,众多史料均有所记载:“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文中的赵孤庄最早的名字为“单羊村”,相传很久以前,一只羊经常来村饮水,后来村民捕捉饲养,从此带来村中六畜兴旺,为纪念铭记此事,人们雕刻了一只石羊,因此,村庄也得名“单羊村”。

但是,后来又因赵氏遗孤这个故事才改称为“赵孤庄”,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据《顺德府志》、《邢台县志》记载,该村是程婴匿藏赵氏孤儿(赵武)的地方,因此,更名赵孤庄,村里原有为程婴、公孙杵臼所立的藏孤牌坊。

如今,对邢台地区赵氏遗孤的文化争夺主要发生在石家庄井陉,山西盂县及邯郸地区,井陉为此创办了感恩文化节,盂县为此建立了藏山风景区,邯郸一带因此建了个七贤祠,只有邢台地区不重视这段历史,甚至,一些人将赵孤庄写成赵古庄,而且,此地还将众多与赵氏孤儿相关的历史建筑尽数破坏。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就算其他地区发起各种活动,都改变不了这段历史。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分析:

先来说说邯郸,邯郸地区称此地为赵氏遗孤藏匿之所的说法极不可信,理由很简单,一切都源于丛台边的七贤祠。只是因为这座祠中塑有程婴及公孙杵臼的雕像,便称:邯郸为赵氏遗孤的藏匿之所。可以说,这种说法得不到任何史料支持,其荒谬程度不值一驳。

本文主要针对石家庄井陉,山西盂县及邢台赵孤庄,分析何地才是真正的赵氏遗孤藏匿之所。这个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如此我们便分析一下上述地区当时是否属于晋国。

盂县,民间称作原仇,别名为仇犹,乃戎翟之国。周定王14年(即公年前四五五年),智伯消灭仇犹。赵襄子5年(即公元前四五三年),智伯又被赵氏剿灭,此地属赵。井陉,春秋时乃是鲜虞国,战国时乃属中山国。邢台,春秋末期(约公元前六二九年)乃是晋国地界,战国时此地乃是赵国信都。

由此我们可知,盂县及井陉在当时都不是晋国地界,盂县那时乃属戎翟之国(乃是中山国前身),后来此地被智伯占领,赵氏遗孤(即赵武,公元前五九八年至前五四一年),但是,智伯消灭仇犹发生于前四五五年,即赵氏遗孤一事发生于智伯消灭仇犹之前百年,盂县在当时并不属晋国,而且时间相差很大。

所以,得出结论:赵氏遗孤一案不可能发生于盂县。

而井陉地区在春秋时属于鲜虞国,战国时乃是中山国,从未属于过晋国,而只有邢台地区当时既属于晋国的,又从时间上符合,因此,说明赵氏遗孤一案只可能发生于邢台地区。

以下,便再次进行分析:

赵氏遗孤藏身之处应该是邢台赵孤庄地区,而现在石、邯等地区却不尊历史大肆宣传此事发生在他们那里,其实,按常识都知道这是假的。因为,石家庄井陉及山西的藏山于战国时期乃属狄人建立的中山国,而并不属于晋国国土。

晋国向来与中山国敌对,两国之间时常爆发战争,暂不提赵氏遗孤如何能越过封锁严密的两国边界,就算侥幸越过,他怎么能保证在一个敌国之中保证人身安全呢?而且,程婴的重任并不只是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便是教授这个孩子知识,同时,还得与韩厥等大夫保持密切联系。

如果,赵氏孤儿藏身于井陉或山西盂县的山林之中,那么,将是非常危险的。中山国可能把他们当作敌国卧底杀死,山林中的各种猛兽以及各种潜在危险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赵氏遗孤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有着程婴与韩厥等晋国重臣暗中相助,怎么可能置身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呢?

而且,韩厥也不可能越过严密封锁的国境前往敌国境内与程婴取得联系,在艰苦无比的山林之中生活十多年。暂不提存活下来的几率又多大,赵武在深山之中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又怎么能在回到朝廷之后就任卿大夫呢?

所以,赵氏遗孤藏身于深山之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可将井陉和盂县排除。而邢台在当时则比较适合作为赵氏遗孤的藏身之所,邢台地处晋国东阳,乃是分封的邢大夫所管辖区域,类似于一个藩国,相对独立。晋国国君对此地事务一般不会过多干涉,而且,此地与晋国国都横亘着太行山,邢台在当时不仅属晋国,而且,晋国对此地管控薄弱,所以,安全性很好。

对于赵氏遗孤这类有损皇家颜面的事件,估计晋王也不想让手下的分封臣子过多了解,而且,晋王本就以为赵武已经身死,所以,程婴并不用藏身于山林等危险之处,只需要隐姓埋名躲在乡下就行了。

赵孤庄地处丘陵边缘,向西20多里便是山林,距离城市较远,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很快躲进山林,如果时局安稳,程婴便可以于乡下谋生,而且还能教导赵氏遗孤学习,进城打探消息或者与韩厥等联系也十分方便。十多年的躲藏不就是为赵氏遗孤能够报仇雪冤并恢复大夫的地位嘛,所以,必须让他学习文化,而且,赵氏遗孤之后在韩厥的帮助之下得以恢复上卿身份,这便说明韩厥当时是可以与程婴联系的。

而单羊村这个地方相对固定也好打探的,联系也比较方便,否则,藏身深山老林,就是韩厥有意寻找程婴,恐怕也是艰难无比。

总而言之,邢台赵孤庄不仅被历史所记载,而且,还有其当时的古名“单羊村”,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而盂县和井陉之说都与情不合、与理不通,现在的相关遗迹名称又都是附会。因此说赵氏孤儿藏于他们那里是讲不通的。

参考资料:

『《左传》、《史记·赵世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