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贫困村阳泉市盂县小崔家庄村小
2025/5/4 来源:不详崔书红在喂羊初冬时节,阳光洒在盂县梁家寨乡小崔家庄村。村口,工人正在改造公共厕所。广场上,几个村民正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这几年,我们的生活变化不小,村里环境好了,我们手里有余钱了。”小崔家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梁先娥笑着说。 小崔家庄村位于梁家寨乡北部,距离盂县县城70多公里,全村有60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67人,是我市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的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定居,在村常住的30多人年纪普遍偏大。村里没有资源,多年来,种植和养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几年,小崔家庄村在帮扶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起了光伏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年开始,村里发展起了牛、羊养殖产业,并通过外包养殖模式调动村民积极性,带动村民增收。此外,村里还硬化了小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整修了护坡。 小崔家庄村第一书记白敬文说,村里常住人口少且年龄偏大,劳动力少。为了发展产业,年,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引进了31.36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当年实现并网发电,产生效益2万元。年,村里又分别引进了83.91千瓦和31.68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同年并网发电。目前,全村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的收益。 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开始,村里陆续购回了40只山羊和12头西门塔尔牛,发展起了养殖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崔满成说,村里有养殖的基础,以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养羊。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决定将购回的山羊和肉牛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村民饲养,并签订饲养合同,村民每年向集体上交定额租金。“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对养殖产业更上心了,村集体也有了稳定收入。”白敬文说。 今年7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崔书红是村里有名的羊倌,养羊40多年。“我养羊有经验,现在集体买回羊让我养,我又有了增收渠道。”崔书红说。通过外包,小崔家庄村不少村民有了自己的“小产业”。通过这种模式,村集体每年能收入1.6万元的养殖租金。 村子有“大产业”,不少村民还有了自己的“小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小山村的环境也在一点点改变。近年来,村里铺筑了从主村到自然村罗汉堂、大崖堂的2.5公里山路,修补了通村公路,重新硬化了坑坑洼洼的小广场,还在小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村里还清理了村口的大型垃圾坡,将原先村内的公共厕所改造为水冲式公厕。此外,村里通了公交车,建起了村级卫生室、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帮扶单位还捐赠图书建起了图书室。一项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进一步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今年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小崔家庄村的村民销售了1万多元的小米、花椒、核桃等农产品。“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村在深山中‘闯’出一条脱贫路。”崔满成说。下一步,小崔家庄村计划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让更多有能力的村民加入村集体的“大产业”中,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提升村子“颜值”,方便村民生活,巩固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