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种植新优品种调出农业新路

2025/3/6 来源:不详

大型白癜风公益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0.html
今年,盂县仙人乡整合资源种植了约亩紫苏。图为沙井村种植户杨东辉在查看紫苏的长势。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中,我市中药材产业在规模、种类、技术等方面发展显著。图为平定县百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下套种药材的种植基地。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我市在农业县区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8月30日,盂县仙人乡农技人员付贵平带领我省一家紫苏深加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走进东庄头村,查看紫苏的生长情况。青山环绕处,一片片种着紫苏的梯田生机勃勃。这个季节紫苏高度已经超过了1米,处于开花季节。企业工作人员被紫苏的喜人长势所吸引,欣然与付贵平商讨收购加工的合作。这几年,东庄头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除了种植红薯外,还种植了糯玉米、紫苏等。村委会主任杜彦连介绍说:“今年是村里种植糯玉米的第三年,每穗糯玉米批发价卖到了8毛钱,农户有了较高的收益,比种植一般玉米效益好。”东庄头村种植业方面发生的变化,正是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的体现。抓统筹重规划,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在全市农业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发展中,年,盂县东梁乡辛庄村引进了谷物藜麦的种植;年,盂县西潘乡东头村以重现消失了40年的“高山稻区”为核心,在北方大田引进并成功种植了几百亩的水稻;年,盂县仙人乡利用传统种植油料紫苏的优势,整合10个村的资源种植了约亩紫苏……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主动适应市场,选择需求多、价格高的农产品种植。近年来,我市抓统筹、重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各县区立足实际和产业基础,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等方面入手,调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种植业方面,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综合全市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结构现状、生产发展水平以及结构调整潜力和可行性,坚持底线思维,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前提,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根本,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此外,同步开发大田特色蔬菜、发展和改造中低产果园、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等,特色产业发展显著。目前,我市种植业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保持在2.5亿公斤以上,实现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目标。我市初步形成了畜牧、核桃、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养蜂、水果、生态林业、休闲观光等若干产业竞相发展的现代农业格局。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中,我市力争做到“两减、三增、两提”。“两减”即调减旱薄地、坡耕地玉米种植,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三增”即积极发展小杂粮、薯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两提”即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提高耕地倒茬轮作率,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种植制度。到年,确保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同时,籽粒玉米适度调减,果业、蔬菜等优势产业和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结构逐步调优、质量效益提高。持续发力,种植结构调整有序推进我市种植业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发展动能不足,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势在必行。年底,农业部出台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准确把握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调优、调特、调高、调深玉米结构布局,促进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我市按照指导意见,于年春季在全市范围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年,按照中央1号文件、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按照“市场引领、需求倒逼”的思路,以开发功能性食品、发展功能农业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在确保粮食产能不降低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具体指出,充分认识玉米在粮食连年增产中的重要贡献和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科学研判玉米供求趋势。加强玉米生产优势区产能建设,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鼓励适度规模种植,不断完善品种、技术、栽培模式、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化服务;以绿色、创优、增效为目标,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为途径,加快杂粮全产业链深度开发,突出发展谷子、豆类等优势作物。打造一批杂粮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鼓励扶持功能食品开发,提高杂粮经济效益;优化马铃薯和红薯种植品种结构,加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建立优质脱毒薯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开发薯类加工产品。今年,在此基础上,我市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紧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杂粮、蔬菜、果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发展城郊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创建一批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努力走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启动示范创建,让种植业调优调精我市根据生产实际,重点围绕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高产高效农艺农机融合技术集成应用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方面开展创建,坚持高产高效相统一,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带动,促进产能提升和效益增加,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贯穿于创建始终。全市计划以盂县为主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10个,包括杂粮、薯类、油料、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市农委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志红介绍说,在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创建中,将实施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开展节本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应用、提高农艺农机融合水平、增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推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实施产品质量认证内容等5个方面的内容。我市要求各农业县区参照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市地方标准,完善示范农产品的产地环境保护技术、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肥料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加工储运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使示范园区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可循;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努力实现示范区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精准化和信息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推广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和农业机械与高产高效的农艺技术集成应用,提高示范园区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以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推广“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园区内和周边示范带动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产品质量、统一农产品品牌销售。“今年,每个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我市将进行一定的补助,使用要突出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物化投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等。”王志红介绍说,同时,我市对示范片建设在规模、种植环境、生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作物生长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实行标准化种植;有品牌或积极创建品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等。来源:阳泉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9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