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非遗盂县民歌

2024/12/4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823/t3ceu27.html
盂县民歌,也叫小曲、小调调,是由盂县老百姓原创并演唱的,反映生产、劳动、生活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民歌具有活态流变的、口耳相传的特征,它的具体起源年代无可考证,大致可追溯到多年前。盂县民歌具有原创性、古老性、多样性、艺术性的特点。在旋律上,时儿高亢嘹亮、时而悠扬宛转,多以下行为主;调式运用上,以商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歌词内容上,含蓄质朴、生动感人、韵辙规正;节奏以2/4、4/4节拍较多,并有民歌中少见的3/4、3/8拍;曲式结构上,以二个乐句和四个乐句为基本曲式结构,同时运用“呀呼嗨”、“啊呀呀”、“哩格儿棱”等衬字。盂县民歌在传唱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边劳动边唱,或用对话或歌唱,绝大部分是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原声传唱,遇上节庆表演演唱时也只用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伴奏乐器为:笙、笛子、唢呐、木头、小鼓、小锣、小镲,这些乐器都不是自制而是用民乐队的乐器。盂县民歌种类分为:劳动号子、秧歌、情歌、山曲、小调五种。主要作品有:劳动号子类:《打夯歌》、《推车谣》、《抡锤调》等21首;情歌类有:《送情郎》、《叫一声哥哥等等我》、《摞不下俺亲哥哥》等首;秧歌类有:《迓鼓子》等13首;山曲类有:《那可怎呀》、《手扳的扇车自来的风》、《太阳出来晴了天》等40首;小调类有:《小调子》、《五更调》等80余首。《盂县志》、《盂县文史资料》等史书著作中有记载并收集出版盂县民歌25首。《山西省民歌集》中收入盂县民歌的《叫大娘》、《四保扛长工》、《卖扁食》三首作品。《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山西卷》、《阳泉市民间歌谣集成》收入30余首。盂县民歌目前多在60—80岁之间的人群中传唱,40—60岁的人群急剧减少,40岁以下的人已寥寥无己。代表性传承人有:梁书印、刘宝和、冯二牛、梁恒秀、韩双驹、韩润民、王双有、武晓文等等。盂县民歌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民歌,民歌的发展见证了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中,盂县民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成为历史发展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反映了历史的内容,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盂县民歌承载了历史的一部分,对宣传正确的世界观、造化人们的思想,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盂县民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有贡献的。在现如今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盂县民歌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曲调、对丰富和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盂县民歌的挖掘、整理、保护,对保护文化生态、文化资源都具有实用价值,对丰富山西民歌的组成部分,增进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盂县民歌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