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大山里,看浩瀚的太空,上巳节我为
2024/9/9 来源:不详#四月你好#
李东升│文
莲花掌今天最美
唤醒莲花掌,诗意有了真实载体。
中国是诗的国度,过去是,现在也是。
进入正文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为了这一天,我们期许已久。年4月3日,《漾泉诗社》在盂县龙华河畔的一个小山村正式成立了。高巨海当选为社长。聘请原山西政协老领导李雁红为名誉社长,全国诗联大家赵云峰、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张存寿、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黄小甜、山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福太,原阳泉诗词曲学会常务副会长马玉隆任诗社顾问。三月三日天气新,流觞祓禊答熙春。
没有哪一个季节,像春天一样诗意盎然。小诗社、高起点、大作为,作为山西诗词学会第一支组建的“双精”直联诗社,在整个立社活动中,一众诗作者激越、湿润的目光里,我看到了闪烁其中的朝圣般的亮光。
从社长到主要成员,很多人都是我生活中熟悉的朋友。我了解《漾泉诗社》起社的全过程。想着在这么浮躁的商业社会里,还有这么多人诗心不改,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敬重的事情。
此时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心情愉悦。
窗外,春意勃发,诗意正浓。
从诗词进校园说起让诗词照亮现实。这是去年12月,社长高巨海在上社联校诗词进校园活动仪式上,讲到的一句话。高巨海说,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说的严重点,可以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气质。
他说,由于历史等原因,在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从小学到高中,能接触、学习到的古诗词,为数不多。现在条件好了,他希望,学写古诗词,要从娃娃做起。并在全社会普及、宣传、推广诗词。长期以来,他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力所能及地为诗词做些什么。
副社长兼秘书长张文艺,长期扎根乡村振兴工作,早在他担任乡村第一书记的时候,就以“书记中的诗人”、“诗人中的书记”著称。乡村振兴,文化引领,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他任期内,把他工作的地方打造成一个“诗词之乡”。
副社长王惠卿同时还是阳泉市楹联协会会长,在她的努力下,曾经在属地成功举山西省第一、二届楹联艺术节,她组织开展的面向全国的《流浪地球》征联活动,轰动山城。她说,依靠诗社普及、传播诗词文化是她的职责所在。
尹国彦是上社联校诗词进校园活动中的主讲老师。他说,我特别喜欢孩子。我喜欢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在孩子面前,在诗词课堂,我的心灵常常会有一种震撼,我的眼眶会莫名其妙地潮湿。
源于一种精神始于一种情怀,建立诗社,是大家共同的意愿。
在徐峪沟立社的意义上社镇是盂县面积最大的乡镇,诗社中不少成员,曾经在这里多次组织乡村文化采风活动。选择徐峪沟村召开诗社成立大会,更多的是因为这里的人文环境。
顾问郑福太是徐峪沟池盆水村人,他在不同场合说过,池盆水村,是他的根系所在,是他的祖先和父辈们的生存安息之地。从8岁到15岁,他在池盆水村度过了8年艰苦而难忘的时光。他希望,诗社成立后,能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顾问马玉隆对上社感情深厚。到现在,上社镇很多老者,都对他们的“老书记”念念不忘,感恩他修田修路,帮他们度过荒年。说他根本不像书记,跟我们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干同样的活儿。当年造的田打的坝,修的路,现在还在受益。
副社长张文艺是徐峪沟村驻村干部,他说,依托当地文化名人,打造以连花掌为景点的徐峪沟风景区,打造以诗词、书画院为依托的文化活动中心,是他工作方向,也是他提议漾泉诗社在此立社的理由。
高巨海社长表示,以徐峪沟为中心的上社镇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孕育出了许多优秀诗人,漾泉诗社平台在此搭建,就是要借助这种人文环境,创作氛围,凝聚力量,发挥诗社的桥梁作用。他说支持乡村振兴,把诗词转化为生产力是诗社立社的另一个支撑点。
寻找一种向上的力量漾泉诗社立社仪式隆重而热烈,来自全市二县三区的15名社员代表,参加了成立仪式。大表选举产生了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等班子成员。表决通过了诗社章程。在此之前,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