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根基打造发展优势

2022/6/4 来源:不详

省委书记林武在我市调研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我市有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林武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筑基战略,推进环境治理,加强修复保护,推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筑牢生态根基打造发展优势

1-3月,我市大气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55天,同比增加6天;全市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4个,占比80%。今春,全市已完成各类营造林1.3万亩,预计春季造林能完成全年6万亩营造林总任务的八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阳泉越来越美。省委书记林武在我市调研时强调,巩固拓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减排降碳,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省委书记林武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连日来,我市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城管等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省委书记林武在我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各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深刻领会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压实责任、强化措施,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努力答好高质量发展“阳泉答卷”。推进环境治理破解“生态难题”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恒久之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夯实绿色本底。一项项任务落实到位,一个个举措务实创新,向党和群众亮出了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底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让蓝天常在。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源头治理、深度治理、系统治理,夏季攻坚与秋冬防统筹发力,切实解决好“心肺之患”。1-3月,我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63μg/m3,同比下降3.1%;重污染天2天,同比减少6天。特别是2月份,全市只出现一个轻度污染天气,其余全部为优良天气,成为历年来同月空气质量最好天气。让碧水长流。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实施南川河人工湿地水质提升工程、坡头至赛鱼段河湖缓冲带及湿地建设、盂县温河支流湿地涵养工程、郊区温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季度,温河辛庄断面稳定退出劣Ⅴ类水体。同时,全力打造地下水治理修复全国典型,推进实施生态环境部试点示范项目阳泉市废弃钻井、取水井封井回填,山底河流域老窑水污染治理,城区小河流域老窑水污染治理三大工程,让碧波荡漾、水清岸绿美景常在。让厚土永固。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农用地安全利用,严防土壤污染事故发生,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步瑜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市委“”总体思路和部署,以环保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把“老饭碗”端稳,采取超常规举措,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生态筑基战略,加快打造“新饭碗”,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转变,从污染防治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的重大转型,让美丽阳泉蓝天常在、碧水长流、厚土永固。加强修复保护涵养“生态资源”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年植绿时。在我市的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工程、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建设现场,一场春季植树造林会战正在展开。各县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为阳泉添绿、复绿。“省委书记林武在我市调研时提出的要求,为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的党员干部职工鼓了干劲。我们正在以实际行动巩固拓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坚定不移做好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让阳泉的绿色越来越多,为我市实施生态筑基战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生态支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平华说。4月11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工作会议,结合省委、市委的总体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编制完成《阳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导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重点实施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亩;实施高铁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基金收缴力度,创新完善生态修复体制机制。同时,要坚持绿色优先,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实施营造林、科学开展绿化、推进重点区域连片荒山造林和森林乡村建设、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地管理水平,全面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筑基战略实施。盂县是我市推进山西“东大门”石太高铁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主战场之一。连日来,盂县的相关工作人员正忙着加紧完善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省委书记在阳泉调研时提到了‘坚定不移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让我们从事生态修复工作的基层干部群众充满了自豪感,也增添了我们工作的信心。这段时间,我们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全力做好项目推进。目前,项目的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开展,现场摸排逐项推进。项目实施后,项目区高铁沿线的生态环境、高速公路沿线的废弃露天矿山治理点将得到根本性治理,预计新增绿地面积67.54公顷、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增加0.5个百分点。项目完成后,这里会成为我省‘东大门’入晋第一站生态廊道,可增进沿线人民群众生态福祉,成为生态阳泉的展示窗口。”盂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负责人李森栋说。绿色生产生活发展“生态经济”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人口逐渐增多,生活垃圾量也逐渐增多。为了减少废物排放,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我市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方面不断发力。位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国家鼓励支持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该电厂垃圾处理采用循环流化床集成焚烧技术。预计年处理生活垃圾20万吨,上网电量万千瓦时。同时,生活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炉渣、飞灰、烟气及渗滤液等都将经过达标处理,其中炉渣可综合利用,飞灰将进行螯合固化,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工业回用水标准。作为我省首个垃圾综合循环利用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目前,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建成投运,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正在入场施工,市餐厨垃圾和有机废物综合处理项目具备入场施工条件,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市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一体化生态工厂及市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项目正在接洽中。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闫献忠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有效促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是一场“绿色革命”。近年来,我市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原则,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市建成区共设立垃圾分类试点50多个,并在每个点位配备四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督导员,由专用车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运输。下一步,我市将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到年底,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全焚烧零填埋,餐厨垃圾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在平定县柏井镇乱安村,村支“两委”正带领村民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植树造林。近年来,乱安村通过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实现脱贫,稳步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世明说:“省委书记林武在我市调研时要求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现在我们村的苗木实现了‘产地直购’,在本村就能销售,大家发展苗木产业的信心更足了。眼下,苗木产业已经改变乡村环境,很多市民来村里游玩。下一步,我们将会发展乡村旅游,真正让沉睡的绿水青山变成家门口的‘绿色银行’。”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共享单车是很多市民的出行选择。市民王小宇说,要从日常生活、身边小事做起,从绿色出行、多用可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等生活习惯开始,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来源

阳泉日报

记者

吴 珊任继萍

编辑

史铁军审核

贾雅丽版权声明

阳泉日报社所属《阳泉日报》、《阳泉晚报》、阳泉新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