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成五台籍 员干部老三高校长李镇卿

2023/1/3 来源:不详

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410/8833641.html

五台县陈家庄乡陈家庄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县城东南,东与河北平山接壤,南与阳泉盂县毗邻,西与白家庄镇、神西乡接壤,北与茹村乡、高洪口乡毗邻,全乡有行 村47个,人口人,劳动力人。

境内特优品种为东峪核桃,分夹、绵两种,以绵为 ,其以皮薄、个大、仁香脆可口,为大众所爱。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平均海拔米,是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和干果种植的 区域。

陈家庄乡陈家庄村

这里的人文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非常明显。一是人文优势,是三位省级领导的家乡地,在外企企业家和知名人士闻名于世。这里既有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底蕴,又有五台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二是特色种植优势,是传统的干果经济林基地,盛产花椒、核桃、柿子等,年产花椒、核桃、柿子多万公斤,形成了亩产值元以上的林粮间作特色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受到了忻州市农业局的肯定和嘉奖。

李镇卿,又名藩国,(-),五台县陈家庄乡陈家庄人,年毕业于“山西省国民师范”,年参加革命工作,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 ,年离休。毕业后曾任三高小教师,槐荫学校和河边实验生活小学教导主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任五台县三区 代所所长,五台三高小、二高小、四高小校长。

年秋,日本将要投降,但还占领白家庄、五台城、东冶镇,在环境还不安定的形势下,由李镇卿同志主办,樊育仁、檀凤栖同志协助,在东峪口村恢复三高小,同东峪口小学合并,暂叫三完小。年春,三完小移在陡寺村,同陡寺村小学合并。

陡寺永安桥

年后半年,三完小和胡家庄完小合并,正式命名为五台县立第三高级小学校。校长先后由李镇卿、杨全明担任,教员是樊育仁(兼 支部书记)、胡中民、高生堂、韩可久、闫瑞荣、杨贞。年春,三高小又移在陈家庄村,校长由张哲夫、高生堂、刘裕如先后担任,教员是韩可久、李华国、韩西亭、闫瑞荣、李俊业、李金竹、李雁生等。

这时的三高小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全面内战爆发前恢复的、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连续胜利和解放区的不断壮大,三高的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年只设两个高小班(即一、二班)、一个补习班,学生80余人,到年发展为个班(即三、四、五、六、七、八、九班),学生增加到余人,突出的是在解放区冲破了旧社会封建束缚,过去绝大部男生,这时女学生也有30余人进入了学校,教师也由3增加到7人。

三高小继承了解放区革命教育的优良传统,贯彻了 的教育方针,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根据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 治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精神,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战争与生产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列为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即使在敌人不断干扰,环境还不安定的形势下,教学质量也在逐渐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太原市六完小校长、南城区文教股长、中共南城区委统战音副部长、文教部部长、文卫局局长、区委统战部部长、区 协副主席等职。

李镇卿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年,正是日寇进占五台的时候,他不畏艰险,挺身而出,负责 运工作。

年在敌人频繁的扫荡中,他恢复和支持了三高小学校年,在日寇的扫荡中,他仍坚持游击办学,是年秋在带领学生转移中负了伤,但他仍秘密转入敌战区的寨里村,一面办学一面做 的工作。年移城沟敌人撤退后,他又恢复了三高小学校。

建国后,他被调到太原。在工作中他一直勤勤恳恳,坚持原则;在作风上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在长期从事的 委工作中,他对 忠心耿耿,能坚持贯彻执行 的各个时期的方针、路线和 策,受到南城区委的好评,说他“不愧为一位 员、 干部”。享年81岁。

相关链接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年6月,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它由学校校本部、体育场、农场三部分组成,整个校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教室、办公室、宿舍、实习工房余间。开设国语、数学、历史、 事训练、实习工厂等科目。在太原市当时中等专业学校中办得 ,规模 。它以西洋式大门(复原),礼堂(已毁),歇山卷棚式前檐带廊的二层办公楼、录事室为中轴线,两侧建有图书馆、学生宿舍、实习工厂等。整个建筑物座北面南,平面呈方形,规模宏大,具有中西结合的风格,可惜有的建筑已不复存在。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是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在山西 的活动基地之一。

早在年春,国民师范学生梁其昌、韦思恭和纪秀川等就在这所校园里秘密建立了国民师范 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创办了 、团的外围组织。“青年学社”和“青年墙报社”、“国语辩论会”等十余个以共产 员、青年团员为核心的群众团体,成为我 宣传革命的阵地和联系青年的纽带。他们开展以“打倒总干事,赶走班主任,成立学生会、参加省学联”为斗争目标的首次学生运动。

年,山西 组织又在国民师范建立了以薄一波同志为书记的国师 支部,发展 、团员余人,为 埔 校输送了一大批学员。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担负过重要领导职务的不少老同志,都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年至年夏,省城 组织工作已转到农村,但国民师范的革命活动乃在秘密地进行着,他们以“九·一八”读书会,“山西互济会”、“社会科学联合会”,“红 之友社”等许多 ,团外围组织播种着革命火种。这些组织都以 、团员为核心,参加这些组织的 、团员和进步青年多达几百人。

年由“互济会” 、团书记李雪峰和“山西红 之友社”负责人刘耀夫的直接组织和领导,在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反会考斗争,并成立了“太原市中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同学会”,发动全市学生举行了游行、请愿。通过这次斗争,国民师范发展了一大批 、团员,还有一大批进步青年参加了 团组织的外围学术团体。于是,阎锡山发现国民师范是一团扑不灭的烈火,决定从年下半年开始,不再招收新生。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太原各大、中学校在国民师范大礼堂开会,成立了“太原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不久,共产 员段若宗,学生 乔增禄被反动当局以“吊打官警、宣传共 ”为由惨遭杀害。至此,当局于年停办了该校,结束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历史。

从年至年11月,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公开)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这里办公。牺盟会在这里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培养干部,建立武装,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山西抗战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中央北方局曾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牺盟会这一组织不仅在山西的民众运动中曾起领导作用,并且又进入到 府和 队中间,开始了 治结构的改革,创立了新 ,在推动山西进步和发展统一战线,坚持山西以至华北抗战上曾起到光辉的作用。”年至年秋,在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公开)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在这里举办了“ 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战地总动会 事部在这里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团”,学员来自二十几个省市及海外华侨中的进步知识青年,为我 培养了四千多名 干部。被誉为“大革命时期的 埔 校。”

周恩来、刘少奇、徐向前、彭德怀、杨尚昆、程子华、周小舟等同志曾来这里指导过工作,有的还为牺盟会干部和“ 训练班”学员作过重要报告。年8月,我 在这里建立了以“ 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和“国民兵 官教导团”部分学员为骨干的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创建山西新 奠定了基础,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抗日女英雄李林就是“ 训练班”女生连的学员。

国民师范的历史是光辉的,她是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为山西革命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更可贵的是,她像一部播种机,把千万颗革命的种籽,撤遍了太行之巍,汾水之滨,撒向中华大地。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路小北门,筹建于年,年9月18日开馆,年增挂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的牌子,隶属于太原市文物局。旧址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后来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山西革命活动的坚强堡垒之一,是 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 在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年山西省人民 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12月,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北路号,原名“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太原市 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于年9月18日正式开馆。

其前身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在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曾两度成为中国共产 在山西的重要活动基地。徐向前、薄一波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革命道路的。山西 支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也诞生在这里。该馆内展出有1万余份有价值的文物资料,1.6万余幅历史照片和余件文物。

国民师范虽已成为过去,但她追求真理、热爱祖国、英勇无畏、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善于斗争的光荣革命传统,却使我们永远铭记,代代相传,而且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将为人民群众所仰慕。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 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