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岂是千年骗局高建国30年打造藏

2023/3/19 来源:不详

北京比较好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李东升│文

#根艺#

《赵氏孤儿》剧组在藏山

话说《史记》中有四大神话:周召共和、烽火戏诸侯、赵氏孤儿、苏秦张仪。我的老家,就是赵氏孤儿的发生之地。赵氏孤儿,又名《中国孤儿》。赵氏孤儿三个版本,《左传》版本、《史记赵世家》版本,元杂剧版本。

《赵氏孤儿》剧组在藏山

有一个叫袁腾飞历史老师曾来到藏山,做了一期节目,评说赵氏孤儿是一个千年骗局。

《赵氏孤儿》剧组在藏山

年国际影视大导大腕陈凯歌执导,拍得赵氏孤儿,被指过度演绎,被人戏称“这个孤儿,不姓赵,姓了陈!”

高建国,生,盂县管头村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山西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家。根艺30年,他的根雕作品“藏孤救赵”获山西文博会金奖。时任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评价:有故事情节,文化内涵丰富,鼓励他多刻一些这样的作品。

正文开始

与高建国雁子崖同行2年之后,没想到会在今岁7月去采访他。

彼时我们穿行在太行山深处,山路崎岖,两旁长满了不同的植物。分明第一次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切都很陌生,但在心里,却有一种熟稔,仿佛与生俱来。

大山是一种情怀。满山的草草木木也是一种情怀。

雁子崖采风雁子崖采风

高建国与我对话最多的是乡间的记忆,以及眼前的各种野生中药材植物。介绍它们的形态、环境、偏性、味道,与药用价值。

后来知道,他在老家盂县是知名民间中医大夫,是阳泉市市本级中医偏方传承人。但是,我们这次走访的是另一主题,根雕艺术。

高建国作品集

高建国从艺根雕艺术30年,他的根雕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曾获得过全国评比银奖,山西省第4届文博会金奖。

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家。

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雕专业委员委员。

是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

童年的梦

追梦童年,我们的交谈中,流露着对老家的相同情感,温柔与感动。

高建国说,我去过你们村,那天下着雨,去登你们老家最高的山——铧子尖。人多,路滑,到山跟底了,雨太大,又折了回来。

我哈哈大笑,说想起来了,那回是咱俩第2次见面。后来雨停了,我们从莲花掌那道沟,翻山到大水头村,穿越了海拔多米高的“航空母舰”。

张文艺摄影

山有情,根有情,能读懂它是一个人的造化与缘分。

高建国说,他特别喜欢雨后大山里清新的水汽。

小时候,他喜欢在雨后“看云”、“读山”。

所谓“看云”,所谓“读山”,就是发呆。而发呆的源头,就是想象与思考。雨后的大山,空气清新,白亮的云影像白色的活跃的生物,不停地运动。

鹤山采风

那时候,他就做过很长时间的梦。想把他看到,感受到的,都画出来。他觉得内心的感受比眼睛看到的更重要。他是要画自己的心,他想做一个“画心”的画家。

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追逐他童年的梦想。

高建国认为,根雕艺术就是他童年梦想的另一种表达。

苦难是一种力量

高建国言谈中,有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一种源于自然、生命、与生活的力量。

这与他家境贫寒、历经坎坷相关。

生于太行山深山区,15岁离开家乡独自在东北闯世界。做过各种苦力,临时工,打杂,受人欺负。后来做钳工、砂工、模具工、造型工,逐渐在铸造专业稳定下来。

东北20年,后来以铸造工程师的身份回到盂县,在水泥行业,一干又是20年。

人,生而是自救的,自尊的,抵抗的。

高建国很少回忆过去,说到苦难,他激奋异常,也骄傲异常。他是感人的。他的根雕艺术来自内心,是心灵的结晶。

真正的艺术,应该像河流一样自然。

我走进他的地下室,看到了满地满屋的半成品根雕材料。他说这样的存放处还有多个。身处其中,我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体验。

如若一个自然的个体生命,对自然原初的拥抱。

原汁原味,不含丝毫世俗之气。

忠义文化

盂县地处太行山深处,著名景点藏山,就是“赵氏孤儿”的发生之地。

高建国的很多根雕作品,以此为主题,定位宣传的是家乡的忠义文化。

10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由陈凯歌执导,葛优、王学圻、黄晓明、范冰冰、张丰毅等人主演的古装电影《赵氏孤儿》,并不是高建国所喜爱的。

他认为,认贼作父,以子杀父的故事,不足取。

艺术虽然以表达人性为原则,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忠义是不合适的。

他觉得,真正的艺术作品,应深植于生活。由生活而来。前段时间,他参加了全国民间中医重走长征的的活动。在许多红色景区,当年的红军故事,感染了所有的义诊医者。那种痛,那种感恩,真正来自内心。

盂县是革命老区,高建国生于一个革命家庭。

他说小时候,姑母姑夫红色故事影响了他的一生。是对他心灵与生命的洗涤。

忠义文化是盂县文化的精髓,他所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以生命感知生命,能真正震动人心的精神。

“历史给予的文化定位越宏大,艺术的定位就应该越精微。”

这话是谁说的,他不记得了。

为心创作

在与高建国的采访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从根雕艺术中所获取的快乐。

完成一个好的根雕的作品很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质,有发现美的眼光,又有制作中随机应变的能力。

高建国说,根雕艺术是雕刀对树根的用心阅读,审视是雕刀对藏在木头里面精灵的唤醒,是用倾注的心用雕刀对藏在木头里生命的复活。

真正的创作,要随意,不要刻意,要诗意,要匠心不要匠气,为了抒发,爆发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是为心而创作。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现在绝大多数人目的是为了别人承认、欣赏自己的作品,玩潮流,玩酷,迎合市场,然后名利双收,他觉得这也本无可厚非,但是你要拿出真东西。

他说,人到老年,他以他的方式,找到了他的初心,回归到了属于他的土地。

他对脚下的土壤充满感激和恩情。他将以自己的经历、阅历、生命感悟与体验,创作出更多的以家乡文化为主题的根雕作品。

鹤山采风鹤山采风李元平摄影

作者其他精彩文章

我和我的家乡│战国时叫仇犹国,30年前,老家来了一个诗人县长

古村巨石缝中长出千年古树,引出文化专访,崔庆和之深处向往

不只让你感受到脚,也感受到脚下的路,马玉隆文化追寻之美

真正提高艺术品质的是一种观念,王惠卿访谈,那文字里的浩荡山河

过年了,拜访98岁楹联名家赵云峰,茅盾曾为他点赞:甚佩甚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