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建丰产粮仓育增收沃土大盂之声

2025/5/5 来源:不详

建丰产粮仓 育增收沃土——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盂县上社镇大水头村山谷里,铲车、挖掘机、工程运输车等9台大型机械进行农田覆土作业。村口,一个钢筋混凝土砌筑、容积立方米的蓄水池即将封顶。田埂旁,施工人员正在铺设节水灌溉设施……这是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场景。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举措。盂县年度省财政安排高标准农田项目3.05万亩,项目总投资万元。盂县实行项目申报、实施、监管全程规范操作。为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拟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范围,涉及孙家庄镇东盂北村等8个乡镇16个村,按每亩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每亩增加元)的标准落实财政投入。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盂县农业农村局倒排工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优质高效推进,于7月30日前完成了项目工程施工单位招投标及工程监理单位招投标工作。“全县共安排15个施工标段,于年8月全部开工。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先行进行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秋收结束,各标段大型机械全部进场,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工程迅速展开。”盂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梁新华说。上社镇佛堂村。“这里原来是河滩,全部是上世纪70年代垫起来的。地块土层厚度大多只有15~20厘米,最薄的地方还不到10厘米,既跑水又跑肥,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现在好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层达到60厘米以上,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计彦说。盂县年度省财政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六标段负责人介绍,按覆土厚度45厘米标准算,每亩覆土约立方米。垫一亩地,载重25吨的工程运输车满载需要运土12车。工程运输车最多时达到6辆,确保佛堂片区.3亩的工程任务按时完成。盂县以平田整地、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农田输配电、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为重点,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盂县苌池镇东苌池村东掌沟,是盂县年度省财政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四标段,建设规模.59亩,主要工程为平田整地.04亩,客土改良.55亩,改线新修田间路3.22公里。“作为施工单位,国泽建设有限公司科学组织施工,加强现场管理,每天投入大型机械22台,施工人员40多人,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以上。”项目负责人赵瑞说。   现场看到,原来零散的块“碎片”地由小变大、化零为整,新修的高标准循环田间路互联互通;几十个自然坑、沙石堆和垃圾场被填埋或清理覆土成为新造地,面积有多亩;三条拦水坝由近至远次第排列,护卫着近千亩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我村的农业生产设施,为我们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东苌池村党支部书记李志银说。   盂县东梁乡辛庄村是产粮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在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地,多亩的土地平整、多亩的客土改良工程已经完成60%;15.5公里的田间道路整修已基本完成,3米宽的水泥路面像一条条飘带延伸向远方农田。   “现在,我们种地积极性更高了!”辛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郭虎生说,“辛庄村规划覆土的这多亩地以前全是河套露沙和二坡露沙地,大部分土层不足15厘米,不耐旱、产量低,遇干旱年份作物产量减半甚至绝收,覆土改良加厚土层后将全部变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辛庄村种植大户郭永峰说:“原来村里田间道路尽是土路,高低不平,梁上的路更是既陡又窄,一遇雨天就不能行走。整修后,路基拓宽,坡度减缓,方便了大型农机作业通行,有利于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   截至11月16日,盂县年度省财政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完成90%以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9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