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非遗盂县桃仁月饼

2023/6/14 来源:不详

盂县桃仁月饼(外地人也称笨月饼)是盂县人用本土的旱地小麦面、西部高寒平川的胡麻油、太行山脉的核桃仁,采用当地的炭火、柴火和传统工艺配方,用扣火炉、高火炉、柴火炉烤制的纯手工特色月饼。

月饼起源于宋元代的军队祝捷食品,是将士们征战胜利后,用于犒劳士兵的一种圆饼子,后来,盂县人在外行军,即把中原地区的圆饼子技艺带回,运用盂县本土的原材料加外来的制作工艺,居然烤制出不同味道,更好更香的饼子。由于月饼所需的桃仁、麻油都属秋季作物,正好在八月十五节前成熟收获,因此,人们就在此时制作饼子,用于供奉月神。久而久之,故称之为“月饼”。由于月饼为圆形,与月亮同圆,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全家团圆、和和美美的象征。如今的盂县,每逢中秋节前夕,都有“家家户户打月饼”的民俗。《盂县志》有记载。

桃仁月饼分油月饼、搽酥月饼、望月月饼三种。盂县老字号“天元成”月饼已传承6代人。

桃仁月饼的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分油泼面和水泼面两种。其焙馅儿、煨馅儿、泼面、包馅、看火等工艺都有很严格的工序。它对温度、湿度、配比、时间、火候、晾干、存放的物理、化学作用有其严格的科学性。到现在,这些关键技术也只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盂县桃仁月饼主要特征是:一、突出桃仁。二、原料独有。三、工艺考究。四、味道纯正。五、与众不同。

桃仁月饼主要价值是:第一、它是在宋元时期由军中传入民间,中原地区传入盂县,由饼子演变成本土月饼的;第二、它承载了盂县人民对合家团圆、祈福求安的思想崇拜。通过“打月饼”寄托了盂县人民对遥远的亲人、近邻的家人的人与人之间的思念之情,也通过“祭月神”寄托了盂县人民把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变成团圆美满的愿望;第三、由于当地的水源、作物的条件,形成酸性体质的特点,月饼原料所具备的碱性物质正好成为人们味蕾的依赖,因此,人们逐渐喜欢上了这种食品,以至千年不衰;第四、千百年的进化过程中,人们用月饼祭祀月亮,用月饼走亲访友,月饼已成为人们增进情感、促进交流的文化纽带。

如今盂县人的“打月饼”,由于居住的原因和烤制方法的变化,人们已很少用传统的土炉,而改变成电烤箱,味道已和传统手法大不相同。因此,对盂县桃仁月饼的保护迫在眉睫。保护桃仁月饼制作技艺,是对“留住乡愁”的最好做法,是对保护文化记忆、种植技艺、手工技艺、民俗节气的最好手段。将对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旅游产业的促进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促进中原地区、太行山地区的农耕文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