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滹沱之源,紫塞明珠,真的是很美好
2023/4/11 来源:不详北京治扁平疣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东六县之一。境域东邻灵丘县及河北省阜平县,南依五台山与五台县为邻,西界代县,北靠恒山,与应县、浑源县相接。东西最大横距7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6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辖繁城镇、砂河镇、大营镇、神堂堡乡、金山铺乡、柏家庄乡、东山乡、集义庄乡、下茹越乡、光裕堡乡、杏园乡、岩头乡、横涧乡3镇10乡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5万人。县政府驻繁城镇。
繁峙县政区图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繁峙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境内称霍人。其时,今山西北部,尤以西起汾阳(今静乐)、东至厹犹(也称仇由,今盂县)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霍人是唯一的地名。
春秋时期晋北部地图(黑色地名为晋时地名,棕色地名为今地名)
战国时期属赵国,称藿人。山西省博物院收藏今境内多地出土的的“藿人”布币,进一步证明,藿人是当时的诸侯国,因为诸侯国才有权利发行货币。
秦设立郡县制,始在今恒山山脉之北置繁畤县,为繁畤县名之始。
西汉时,今恒山山脉以北有繁畤县。山脉之南今境内有葰人县和卤城县。
清光绪《繁峙县志》汉繁畤县、葰人县、卤城县地图
西晋永嘉之后,境内无县治。
隋开皇十八年(),复为繁畤县。大业十二年()移治于代西之武州城。
唐圣历二年(),东移于滹沱河南今杏园乡南关村西。
金贞祐三年()九月改为坚州。
明洪武二年(),复称繁峙县,将原“畤”改为“峙”。
万历十四年(),迁治于滹沱河北岸龙须地(今县城所在地)。
民国26年()至35年7月,抗日民主政府治所随形势转移。7月,繁峙县城解放,政府迁入繁峙城;10月,移驻砂河。
年11月,繁峙与代县合并,仍称繁峙县,治所西迁于今县城。年4月,繁、代分县,属忻县地区。年2月,属忻州市。
山水钟萃资源富集
繁峙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东有泰戏山,南依五台山,北靠恒山,中部是狭长的滹沱河谷地带,为子牙河系的最上游。全县由山、川、丘陵、沟壑,盘结构成。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境内山梁坡洼,沟道纵横。大小沟道共有条,其中长度为1千米至5千米的有条、6千米至11千米的有29条、12千米以上的有3条。全县较大山峰有79座,海拔均在米以上。繁峙山地主要有三部分,即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和东部山地,分别由大小几十座山组成,构成繁峙地形的基本框架。
五台山脉,位于县境南部,由五个台顶而得名,亦称“五峰”。东北西南走向,境内长约70千米。西台在繁峙境内,北、中、东台与五台县交界。一般山峰海拔至米,坡度40°左右,悬崖绝壁不多,石质比较坚硬。
北台风云
恒山古称常山,为中国名山“五岳”中的北岳。恒山横亘县境北侧,与五台山遥遥相对,东北西南走向,境内长约50千米。主峰是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处的天峰岭,海拔米,山势高峻,山壁陡峭,高崖深谷,道路险阻。桑干河与滹沱河上游的分水岭、大同盆地与忻州盆地的分界山都是恒山。
泰戏(hú)山在县境东南,属恒山余脉,西北东南走向,县境内全长20余千米,把五台山与恒山连为一体。地势险要,内长城蜿蜒其上,形成东部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史记载“汉唐用武,辽宋划疆,皆以此为要塞”。
仰头山朝阳
繁峙县河流众多,凡山涧沟谷都有大小不等的河流、小溪及泉水。较大河流有18条,其中15条支流汇入本县滹沱河干流、2条支流汇入河北省阜平县大清河干流。滹沱河发源于繁峙泰戏山脚下桥儿沟的青龙泉,青龙泉洇蓄不流,渐浸为下湿地,有数里长,直至孤山,山侧有潜泉与之汇集成流。滹沱河流至上狼涧郝家湾即潜入地下,而再出于上永兴东,暗流20余千米。西流15千米,经县城至笔峰村出县境入代县,境内全长80千米。
桥儿沟青龙泉
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金、银、铁、铜、钼、锌、铝等27种。年,全县矿山企业的产值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80%。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解决了本县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
文物古迹底蕴深厚
繁峙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多处。
先秦时期遗址发现的豆(大宋峪Ⅲ号)
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处,其中平型关战役遗址、岩山寺、公主寺、三圣寺、秘密寺、正觉寺大雄宝殿6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庄长城、茨沟营应关城、作头天齐庙、狮子窝琉璃塔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毛主席路居伯强纪念馆、大李牛东文殊寺、大观圣作碑、大寨口磨崖石刻、兰若寺、宝藏寺、洪福寺、永泉寺、繁峙故城9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岭口东堡门
位于横涧乡平型关村及村北。主战场在灵丘境内。平型关关堡和隘口上分别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石碣各1方。关堡城墙上有一颗古槐树,相传林彪在此拴马。关堡墙上所嵌石碣,宽1.25米,高0.84米,厚度不详。草书题有“平型关战役遗址”,楷书额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年3月4日公布,山西省人民委员会立。
关城北门
岩山寺
位于东山乡天岩村西米处,占地面积平方米。据寺内碑文记载,宋元丰三年()已建有寺院,金正隆三年()重建,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和增建。金元时期称灵岩院。从明成化六年()至清光绪八年()称灵岩寺。光绪二十二年寺碑称岩山寺。民国14年()复称灵岩寺。年2月23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代壁画
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院落。院内除南殿为金代遗物,斗拱、梁架为元代翻修外,尚有东西配殿,马王殿3间、伽兰殿1间、垂花门1座,均为清代建筑。东侧的钟楼券洞改辟为山门,亦为清代建筑。寺内最北边有正殿5楹,规模宏大,为弥陀殿,金正隆元年()修建竣工。殿内有正隆三年四月御前承应画匠王逵绘制完工的水陆图壁画。
公主寺
公主寺壁画
公主寺因北魏孝文帝第四女诚信公主出家于此,故名。原位于杏园乡山寺村,明嘉靖年间迁至杏园乡公主村东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存建筑毗卢殿、大雄宝殿、大佛殿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明弘治十六年(3)重修,清代、民国年间均有修葺增建。寺内保存有明代塑像23尊、清代塑像5尊,元、明、清碑10通,古树2株。年8月18日经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25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塑
三圣寺
位于砂河镇西沿口村北米处,占地面积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建筑。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过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前院东西为钟鼓楼、奶奶庙及马王殿,后院东为伽蓝殿(关帝庙),西为真君殿(二郎殿),东院建有禅院。寺内保存有明清塑像27尊,清代壁画平方米,明成化十七年()八棱经幢1通,明清重修碑及布施碑7通。年5月25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泥塑及壁画
秘密寺
龙洞
秘密寺又称秘魔岩,位于岩头乡岩头村东3千米处,占地面积平方米。清康熙三十三年()、乾隆三十三年()、光绪二十六年()均有重修,存为清代建筑。二进院布局,除天王殿、大雄宝殿、东配殿外,其余均为新建。大雄宝殿坐于一石基上,基高1.8米。大雄宝殿面宽5间,进深6椽,7檩前后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
石窟
这里峰峦叠嶂,气候清凉,悬崖峭壁似神工所劈,名曰“岩山叠翠”,为繁峙十景之一。崖下有寺,名秘密寺,始建于北齐,唐代禅宗高僧木叉和尚住持此寺,从而闻名遐迩。秘密寺是五台山著名寺庙,山西省重点寺庙之一。年5月25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觉寺大雄宝殿
正觉寺亦名正觉禅院,宋称天王院,明代属五台山北台外九寺之一。位于繁城镇东城街村二道街35号。寺院原在滹沱河南岸旧城西关,即今杏园乡杏园村北的大塔地。创建年代不详,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宋时已有寺,明万历四十一年()从旧城迁移到县城中央的南北中轴线上,前临鼓楼,位置显赫。
正觉寺占地面积.64平方米,存为金代遗构。仅存正殿,正殿南侧为社会集资新建的仿古建筑群正觉寺(新)。正殿坐于石砌台基,基高0.57米。正殿面宽5间,进深6椽,7檩无廊式构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单檐悬山顶。殿内大梁上隐约可见“大明万历□□年”等字样。近年山墙泥皮剥落,新暴露出明代壁画,漫漶不清,急待整修。年,寺内大雄宝殿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础产业蓬勃发展
繁峙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优良品种,全县形成了以玉米、小杂粮、水果、蔬菜、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格局。随之,林、牧、水利各业相继发展。畜牧业以猪、牛、羊、鸡为主,发展规模养殖。林业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成绩显著。水利实施人畜吃水工程,并打井修渠,灌溉面积日益增加。
机械收割
在中央“三农”、惠农政策支撑下,全县现代农业、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各种涉农公司、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区陆续涌现并形成规模。农业总产值逐年提升,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全县逐步向农业现代化迈进。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37.99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4.16千公顷,粮食产量8.42万吨(玉米6.6万吨)。完成造林4.13千公顷。全年全县猪牛羊肉总产量1.62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13.5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32.16千公顷,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18亿元。
精密耐磨铸件
境内国有和集体工业基础薄弱,民营工业企业蓬勃兴起,特别是采矿、选矿工业发展很快,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对涉铁企业宏观调控的加强,有部分涉铁企业开始转型。典型的转型企业项目有中兴集团的耐磨件技改项目和宝山鼎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亚麻酸系列产品项目。
亚麻酸食用与保健系列产品
县域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万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9万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万元,增长8.4%;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增长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万元,增长11.9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增长8.4%。
城市建设领跑忻州
繁峙县城建设快速发展。县城城区面积为31平方千米,形成“一环、六横、五纵”主体路网框架。滹沱河大桥、滹沱河二桥、滹沱河三桥将滨河公园南北连为一体,碧秀公园、滨河公园、和谐公园、府东休闲广场、祥龙广场及多个居民小区相继建成。
西牌楼
县城集中供暖、供气设施齐全,15个教育机构、5个医疗机构满足了居民基本的教育医疗需求。商业服务门店合理分布,方便了居民生活。县内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年12月,繁峙县城被正式授予“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授牌仪式
年开始,繁峙县城成为周边各县城市建设的典范,参观团、学习团络绎不绝。忻州市其他各县以其为楷模,掀起全市创建卫生县城的高潮。
滨河公园滹沱河三桥夜景
年9月,砂河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繁峙县成为忻州乃至晋北唯一获得一县有两座卫生城的先进县。
向阳南路夜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将沿着中共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滨河公园局部及南关新建移民小区
明天的繁峙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大美忻州方志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