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非先圣开蒙吝,几作人间浅丈夫,浅谈邵雍

2023/2/25 来源:不详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01前言

《易学》本来就不容易理解,邵雍易学更是难上加难。由于这种特殊性,世上理解邵雍易学的人屈指可数也就在所难免了。《宋元学案》记载:

郑夬,字扬庭,江南人。为盂县主簿时,司马温公以其明《易》荐之。所著有《易传》十三卷。夬与秦玠求学康节之门,康节以夬志在口耳,多外慕,而玠颇好任数,皆不之许。玠尝语夬以王豫独传康节之学,夬从豫力求之,豫亦不许。会豫疾且卒,夬赂其仆于卧内窃得之,遂以为己学。著《易传》、《易测》、《宋范》、《五经明用》等书,皆破碎妄作,穿凿不根。至所作《变卦图》,即康节《先天图》也,尝以示玠。夬既得豫书入京,国子监试策问八卦次序,夬以所得之说对,有司异之,擢在优等。

可见,郑夬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人都可以凭《易》晋身,可知古代读书人的晋身道路是多么宽阔。

02邵雍易学的来龙去脉

邵雍易学的源流,远有端绪,“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宋史朱震传》)其传承也有几个支脉。

1、邵雍之子邵伯温,字子文。邵伯温遵循邵雍遗训,于宣和末年为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而举家迁蜀。邵伯温有子三人:邵溥、邵博、邵傅。“邵伯温家藏邵雍之书,又将其学传给私淑邵雍的陈瓘、晁说之、王湜等人。邵伯温说:‘莹中(陈瓘)晚喜康节先生之学,尝从伯温求遗书曰:“吾于康节之学,若有得也。”’晁说之则先从邵雍弟子杨贤宝得闻所传《易》图,随即‘入洛,与先生之子伯温游,得先生之遗编残稿,宝而藏之,服勤不知昼夜’。大观年间(—)邵伯温请晁说之作《传易堂记》;宣和年间,邵伯温守南充,又请晁说之作《康节先生谥议后记》。王湜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显然也曾由邵雍家族得其书而论其学。”(《周易研究》年1期《宋代巴蜀对邵雍学术传播的贡献》,作者:金生杨)

研读王湜《易学》可知,王湜充其量得邵雍易学九牛之一毛。邵雍子孙究竟是不是其学术的正宗嫡传,目前尚不得而知。正如朱熹评邵伯温所说:“他也只是说将去,那里面曲折精微,也未必晓得。康节当时只说与王某(即王豫),不曾说与伯温。模样也知得那伯温不是好人。”《宋元学案》也说:“伯温虽受辟咡(pìèr)负剑之教,然所得似浅。”

2、牛师德,诸多书籍皆记载未详何人,著有《先天易钤》。晁公武、陈振孙皆认为牛师德易学近于术数。其子牛无邪,著有《太极宝局》、《卦气图取卦法》、《追录温公传易语》。《司马光集》有《进郑夬易测札子》,称其“不泥阴阳,不涉怪妄,专用人事,指明六爻,求之等伦,诚难多得。”司马光研易的旨趣在于义理,对易之术数不屑一顾,这就是司马光举荐郑夬的原因。由此也可以证明牛师德、牛无邪父子托言自己的易学来自于司马光,亦是不可能的。读《温公易说》、《潜虚》,足见司马光的易学水平,后学实在不敢恭维!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即牛氏父子所掌握的邵雍易学知识,肯定是通过司马光这个媒介而获得的。司马光与邵雍为莫逆之交,他们在学术上多有交流,比如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编年体例系以年干支,便是学习邵雍《皇极经世》的系年方法。司马光借阅邵雍的易学手稿与牛师德共同研究,自然也是可能的。

3、张行成,字文饶,临邛人。乾道间,由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丐祠归。(梓材案:下文云「乾道二年,表进其书」,中间著述十年,则其丐祠当在绍兴间)杜门十年,著成《述衍》十八卷,以明三圣之《易》;《翼玄》十二卷,以明扬氏之《易》;《元包数义》三卷,以明卫氏之《易》;《潜虚衍义》十六卷,以明司马氏之《易》;《皇极经世索隐》二卷,《观物外篇衍义》九卷,以明邵氏之《易》。先生之学,归宿在康节,故又别著《周易通变》四十卷,取自陈希夷至邵氏所传《先天卦数》等四十图,敷演解释,以通诸《易》之变,始若殊途,终归一致,共七种,凡七十九卷。

先是,康节之学有所传十四图者,世莫之传,先生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为象数之用,皆起于交,交则变,故曰「通变」。乾道二年六月,表进其书。诏奖之,除直徽猷阁。(《宋元学案张祝诸儒学案》)张行成固然是研究邵雍易学的大家,但是正如祝泌《观物篇解》所说:“康节起数之法有所传十四图,张文饶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敷衍之为《通变》,发明处甚多,而枝蔓处亦多。”又说:“元经会之运卦,在张文饶之例失其当者,张当时只得牛无邪尧即位之世卦升、蒙、蛊、井之说,又尧大运在贲之说,遂臆料其说而定起例。”祝泌所说张行成的这些不足之处是非常恰当的。

4、王豫,字悦之,又字天悦,大名人,瑰伟博达之士也,精于《易》。闻康节之笃志,爱而欲教之,与语三日,得所未闻,始大惊服,卒舍其学而学焉。(《宋元学案张祝诸儒学案》)

5、张岷,字子望,荥阳人也。登进士第,官至太常寺簿。《观物外篇》二卷乃其所述。子文曰:“先君《易》学,独以授之天悦与子望,皆早世,故世不得其传。”陈直斋曰:“其记康节之言,十才一二而已,足以发明成书。”(《宋元学案张祝诸儒学案》)

6、张峋,字子坚,荥阳人也。康节谓门弟子中可语道者。熙宁十年春,赴调京师,(云濠案:先生尝官太常博士。)康节愀然色变曰:”吾老矣!不复能相见也。“及秋而卒。张岷、张峋二兄弟,邵雍《伊川击壤集》中多有提及。(《宋元学案张祝诸儒学案》)

7、杜可大,蜀道士也。廖应淮配汉阳军,抵汉江滨,遇之。可大揖曰:”子非廖应淮邪?“应淮愕然曰:”道士何自知之﹖“可大曰:”字宙太虚一尘尔,人生其间,为尘几何﹖是茫茫者,尚了然心目间,矧吾子邪﹖然自邵尧夫以先天学授王豫天悦,天悦死,无所授,同葬玉枕中。未百年,而吴曦叛(指吴曦于开禧三年即公元年在四川发动的叛宋降金的“武兴之乱”),盗发其冢,得《皇极经世体要》一篇,《内外观象》数十篇,余贿盗得之。今余五十岁,数当授子,吾俟子亦久矣。“乃言于上官,脱其籍,尽教以冢中书。其算由声音起,应淮神鉴颖利,可大指画未到者,应淮已先意逆悟,可大自以为不及云。(《宋元学案》)

8、廖应淮,字学海,南城人也。自号溟涬生。抱负奇伟,年三十,游杭,上疏言丁大全乱政状,配汉阳军,先生荷校行歌出都,见者壮之。蜀人杜可大者,客汉阳,言之营将,脱戍籍,授以邵子先天易数。其算由先天起数,先生神警,一授即了。自是能洞知未知,乃坐临安市楼卖大衍卜。卜已,辄闭楼危坐,取一镮,按剑自锻之,当火少休,复危坐以为常。贾似道延之,先生直言宋鼎将移,语毕径出。常过曾渊子家索酒,饮酣,抵掌放歌。有国子监簿吴浚者,以《先天易笺》、《阴符经注》、《六花阵法》欲上之朝,先生掷之曰:「嘻!误天下国家者,此书也。」浚请受《易》,骂曰:「若黄口小儿耳!若能此,则人人安乐翁矣。」其后,以所传授进士彭复之,再传为鄱阳傅立。所著有《历髓》、《星野指南》、《象滋说会补》、《画前妙旨》诸书。先生数学虽近于方伎,然亦畸士,有不可泯灭者。(《宋元学案》)

9、“祝泌,字子泾,德兴人,以进士授饶州路三司提干,传邵氏《皇极》之学于廖应淮。年老乞休,御书‘观物楼’匾额赐之。元世祖诏征不赴。”(《雍正江西通志》)著有《皇极经世书钤》、《观物篇解》、《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六壬大占》等书。《元史本纪第十世祖七》记载:“遣使访求通皇极数番阳祝泌子孙,其甥傅立持泌书来上。”综合这两种记述来看,元世祖忽必烈召见祝泌,不得已而让自己的外甥傅立前往觐见,是极有可能的。

10、傅立(年-?),字权甫,号初庵,德兴人也。元朝学者,刻意经学,有文名。从舅父祝泌治皇极数学,尽得其传。入元,以荐历官正奉大夫、集贤院大学士。先是,祝氏有《皇极元元集》之作,其说多与张氏异同,而进士彭复之从溟涬生别有所得,先生受之,颇有与祝氏异同者,遂通其学。卒,谥文懿。子岩卿,为秘书少监,集贤直学士。(《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九十)

傅立传其学与黄棠、王奕、程直方,程直方传董时乂、徐骧。明人程敏政说:“董时乂,德兴人。初德兴傅立传康节之学于廖应淮,立复传与程直方,直方又以授时乂,今其传泯焉。”(《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略》)

上述来龙去脉,尤以杜可大这一支脉尽显邵雍易学的全貌,因为此支脉发端于邵雍的弟子王豫。我们若仔细研读邵雍的另一个弟子张岷的课堂笔记即《观物外篇》,结合祝泌的《观物篇解》、《皇极经世书钤》等篇什提及的皇极经世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就会发现邵雍易学的的确确是自有人类以来,人的智力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之一。站在邵雍易学的高山之上俯视世俗“易学”以及学院派的“易学”,方知二者根本谈不上易学研究与文化传承!

北宋五子之邵雍

03庐山真面目

程颐的弟子,曾经立雪程门的杨时说:《皇极》之书,皆孔子所未言者。然其论古今治乱成败之变,若合符节,故不敢略之,恨未得其门而入耳!(《宋元学案》)杨龟山先生当年若立雪邵门,其成就当难以估量。

《四库全书提要》:然如邵子言四象相交而成十六事,泌遂创为二十五变之说;邵子言姤复小父母,泌遂创为同人起分秒之说,皆与经世书乖异不合。其推大小运,一变不协则再变,至三变四变以求协者,尤非出於自然。至於声音律吕之学,邵子得之其父古,古书备见正音叙录,轨辙可寻。泌乃取三十六字母之翻切,以声起数,以数合卦,仅与壬遁同用,求深反浅。且《声音韵谱》所说,以夫普旁母字当字母之用,既属支离。至所云人用分数,物用秒数,数起同人之类,尤为迂曲难解。似非尽出於邵氏本意。然《永乐大典》别载有祝氏占例,所言实皆奇中。陶宗仪《辍耕录》载泌精皇极数,其甥傅立传其术,为元世祖占卜,尚能前知,则亦小道之可观者。

四库全书的编撰者,都是类似司马光、程颢、程颐式的人物,或者也可以说都是易之“义理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不可能理解皇极经世理论的,因此指摘祝泌如上述之言,可以不必较真。但是碍于事实,则又不得不承认“为元世祖占卜,尚能前知”。堂堂一代帝王,难道脑子进水了?会如同小孩子一样满世界去寻觅一个怀有“小道”的祝泌?如果哪一位中国人再认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得天下是靠大斧子砍出来的,握草,你脑子一定是让donkey踢了……(一个笑话)

清人黄宗羲认为:图之为序,当必有说,张(行成)、祝(泌)二家皆影响矣。(《皇极三》《卦气序》。)康节反为数学所掩。而康节数学,《观物外篇》发明大旨。今载之《性理》中者,注者既不能得其说,而所存千百亿兆之数目,或脱或讹,遂至无条可理。盖此学得其传者,有张行成、祝泌、廖应淮,今寥寥无继者。余尝于《易学象数论》中为之理其头绪,抉其根柢。

其实,黄宗羲与杨时一样,都是未得邵门而入的人,但是黄宗羲考证邵雍学术渊源是有大功劳的。读者诸君,如果您真的想自我考验一下智力,不妨跟着读下去。如果您就此止步,您也已经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不少知识了。

《皇极经世》的基本概念是元、会、运、世,元、会、运、世是以年、月、日、时为模型的。一年之中有十二个月,所以一元之中便有十二个会;一月之中包含三十天,所以一会包含三十运;一天之中又有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有三十分,因此一运之中包含十二世,一世又包含三十年。引申之,便构成了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共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共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列成公式如下:

1元=12会=运=世=年

1会=30运=世=年

1运=12世=年

1世=30年

1年=12月

1月=30日

1日=12时

1时=30分

1分=12秒

1秒在瞬息之间,归于声音律吕板块来分析研究。

一年这个小时间范围中有24节气,那么一元这个大时间范围内也同样可以有24节气。除去乾、坤、坎、离四个卦,可以把余下的60卦分配在一元的时间之中。

一元的十二会用十二地支表示如下:

子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和小寒,冬至闰爻复卦初、二、三、四,小寒闰爻既济卦五、上,家人卦初、二。冬至与小寒之间时间的干支排列,可以按照《奇门遁甲》孟、仲、季起甲子的方法来推衍,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丑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和立春

寅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和惊蛰

卯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和清明

辰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和立夏

巳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和芒种

午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和小暑

未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大暑和立秋

申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和白露

酉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和寒露

戌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和立冬

亥会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和大雪

皇极经世挂一图,是整个易学的灵魂;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生灭现象的灵魂,当然更加是宇宙运动规律的灵魂。如元之元:

(元之元之元之元)泰(冬至)(元之元之元之会)损

(元之元之元之运)大畜(元之元之元之世)节

(元之元之会之元)需(元之元之会之会)中孚

(元之元之会之运)小畜 (元之元之会之世)归妹

(元之元之运之元)大壮 (元之元之运之会)暌 

(元之元之运之运)大有(小寒)(元之元之运之世)兑

(元之元之世之元)夬   (元之元之世之会)履

(元之元之世之运)乾   (元之元之世之世)困

泰、损、大畜、节、需直到乾、困,这些卦象叫做挂一卦,共有个卦象。“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e)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e),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系辞传》)“挂一,以象三”,拿出的一根蓍草与先前分开的两部分共为三。这个一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的运动规律,若所分之两代表天地,那么一就代表人;若所分之两代表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矛盾,那么一就代表规律。

黄宗羲

可见,所挂之一就是粘合剂。所挂之一当然也可以指个卦象,这就是“挂一”二字的来历。挂一卦的排列次序不是人为产生的,这个顺序是自然生成的,这就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以挂一图作为红线贯串起来的没有任何生机的元、会、运、世以及引申开来的元之元之元之元、元之元之元之会、元之元之世之世等等,至此已经活泼泼的了!就如同人体之中的经络系统一样,挂一卦就是宇宙的经络系统。

舜被推荐为尧的继承人在第世,岁在乙卯(公元前年),其运卦与尧即位时相同,也是同人卦,世卦为明夷,年卦为坤。祝泌说:“按乙卯年经运之世卦在明夷,经世之年卦在坤,以同人配明夷合既济图之否、未济,在挂一图是比卦。以明夷配坤合既济图否、晋,在挂一图是晋卦。至丙辰年上半年卦同。此尧授舜之盛际,‘明出地上’之时也。”(《观物篇解》)祝泌此处分析尧舜之间授受关系的解说,不妨称为定性分析。

现在再介绍定量分析的大致方法如下: 

宋太祖开基之时,值皇极纪年午会运世年,第世的卦是豫,当六爻值事,由于世卦属于天卦(即阳卦),豫之下卦坤不是天卦,因此就必须变成乾,上卦震,下卦乾,即雷天大壮。置于左。

宋太祖在公元年正月登大宝,年卦是大有,三爻值事。上离下乾皆是天卦,必须全部变成地卦,即水地比,比卦六三阴爻居阳位不合,再变水山蹇九三,至此,蹇卦上下皆是地卦,并且三爻阳位阳爻。将蹇卦置于右。 

1、运数9、世数、年数、月数12、爻数,共得为本身数,这是一岁之数。×=2274922749—=20÷=

2、运数9、世数、年数、月数、爻数,共得为本身数,这是一岁之数。×=—=÷=3 

3、–3=此数即为北宋之国祚数。

陈抟

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皆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观察,根据起点就可以算出终点。试问,这种观察方法是玄虚的哲理式的方法吗?先师邵雍正是使用上述方法前知宋朝将会灭亡于哪一年的。

皇极之学远没有上面所述那么轻松,限于篇幅,也只能省略大部分计算步骤了。

《安乐窝中吟》说:“苟非先圣开蒙吝,几作人间浅丈夫。”确实如此啊!邵雍《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说:“始知今与古,天下长有人。”往圣之绝学得以不绝如缕而传承至今,端赖此人乎!

邵雍皇极之学,至元朝初年日趋式微,有明一代迄于今,已将余年,知之者依然屈指可数,实在是非常可叹的事情。这正是同椿子写作《邵雍与易占的关系》三探(叹)之初衷!

04青山遮不住

当今时代,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这种痞子文化盛行的时间段,我们自当以孔夫子为榜样。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之时,曾说:“自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陈寅恪先生亦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在不远的将来,寰宇再次五星相聚之时,就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开始复振之日。任何违悖易理的东西,终将为历史所抛弃,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