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第二届文博会展现改革创新魅力山西新

2022/10/11 来源:不详

刘云涛 http://nb.ifeng.com/a/20190821/7612844_0.shtml

精美的工艺品、精彩的现场表演,为期七天的文博会引得超过9万人次前来参观。

变化莫测的沙画表演勾勒着城市快速发展的模样。

传承千年的武迓鼓展现着最淳朴地道的平定味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产业更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继去年阳泉市首届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会成功举办后,7月12日,第二届阳泉市文化产业博览会如约而至。

此次文博会,以“文化引领聚力转型”为主题,通过跨界整合,提高农业、工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附加值,稳就业、提消费、促融合,增加了阳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扬起了文化自信,凝聚了发展力量,讲出了阳泉文化产业的生动“故事”。

余家省内外参展单位、余件文化产品亮相展会,不仅全面展示了阳泉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新成果,展现了近年来阳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姿态,更坚定着阳泉的文化自信,凝聚着转型发展的新力量。

政策释放活力文化产业势头正劲

连续4年夺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授“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的煤雕作品;

获年阳泉市“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的梁盛萍剪纸艺术工作室文创项目;

……

一件件文创产品的诞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碰撞出的火花,是一段段尘封的“阳泉故事”,更凝结着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设计能力。此次文博会正是一次阳泉文化产业的大检阅,展现了阳泉文化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了阳泉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阳泉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并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同时,阳泉市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台了《阳泉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以园区和基地建设为抓手,带动全市文化产品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方案》明确,要开发利用旧厂房,以工业厂房为主体,建设集产、研、销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在《方案》的推动下,阳泉市多个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平定刻花瓷非遗博物馆揭牌开馆;平定砂器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改造完成;阳泉煤雕文化博物馆开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盂县永恒工艺厂以蝴蝶文化为主题,正在建设集蝴蝶文化园、科普教育园、工艺展示园、应用观赏园、互动体验园为一体的盂县蝴蝶文化产业园。此外,城区付海云面塑工作室、梁盛萍剪纸艺术工作室、矿区乾坤葫芦张工作室、郊区三泉村世盛陶艺坊等小微文化企业不断创新工艺,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不仅将“文创”带到了每一个市民身边,让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也让“封在记忆中的非遗、传在民间的手艺、陈列在柜子上的“坛坛罐罐”有了新的生机,让“文创”真正走进了阳泉人的生活。

同时,文创空间、文化旅游、影城影院、书城书吧、网咖茶吧、古玩文玩、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创意、新业态也在山城各处蓬勃兴起,极大地丰富着阳泉的文化产业结构。

培育丰厚土壤全面激发潜在活力

山西·当代国际陶艺交流展巡展在本届文博会平定分会场上同步开办,包括来自美国、日本、瑞典、丹麦、捷克、韩国等国家的十几位外籍艺术家在内的80多位艺术家,带着多件陶瓷作品亮相展会。

从7月12日到18日,为期7天的展会,共有1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1场文化产业项目合作签约会、1场旅游推介会、1场银企对接会、13场文化产业互动体验讲座、6场县区展示展演以及文博会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将举办。阳泉将在分享本市文化成果的同时,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实现合作共赢。

这是一种开放的包容心态,也是转型发展的一个必然路径,更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近年来,阳泉市积极组织各类优质文化企业“走出去”,先后组织参加了第二届晋商大会文化产业项目对接恳谈会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刻花瓷、煤雕、面塑、砂器、版画等文化产品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山西省文博会等,向国内外厂商展示阳泉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提高了阳泉文化品牌知名度,同时,也引得资金流入,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用他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阳泉,把中国科幻带到了世界高度,随之带动的科幻动漫热为阳泉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创新方向;经过3年反复修改,反映阳泉非遗文化的现代晋剧《泥火情》入列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由阳泉市拍摄的影片《大寒》填补了我省院线影片的空白;反映农村优秀“第一书记”的影片《山路弯弯》,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文化产品与其他产品的“走出去”不一样。在输出产品和服务、打造品质和品牌的同时,更输出着人文理念和精神观念,传播着阳泉故事,勾画新时代阳泉的气质和形象。

提速融合发展汇聚转型强大动能

根雕、古琴、工艺蝴蝶;食醋、小米、老字号月饼;武迓鼓、小品、茶艺……无论是无形的文化,还是有形的产品,文化总能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把“资源”变成“财富”,形成了“文化+”的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备山文旅产业联盟、藏山风景区、大汖温泉度假区、华北奕丰生态园等9家景区积极参展,在宣传展示大美风光的同时,加大与市民的互动,向文旅融合再进一步;

无人机、智能健康自检仪、刷脸支付设备、AR机器人现场推介……文化与科技“亲密接触”,在突出科技引领的同时,展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

近年来,阳泉市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科技、体育等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藏山景区、娘子关景区、固关景区、冠山舍利文化园、桃林沟桃河民俗文化园、小河评梅景区等一批文化与旅游融合项目,不断改造提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直接提高了阳泉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中国刻花瓷文化园、盂县蝴蝶文化产业园、阳泉煤雕文化博物馆等文化与工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了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郊区咀子上农耕文化园、汉河沟醋产业园、平定县宋家庄村等一批文化与农业融合项目,让游客实现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采摘、农事劳动等多功能一站式体验,增加了农民收入;三和园双创基地、山城8号众创空间、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发挥了创新创意创业示范引领作用;古州·映像——平定旅游文化节、盂县忠义文化彩灯美食节、郊区关公文化节及桃花节、槐花节、苹果采摘节、红薯节、山楂节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阳泉市充分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生产的品质和效益,不断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市场需求大的文化产品,积极改造提升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培育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创意与金融、科技、旅游、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坚持品牌培育和提升相结合,依托阳泉现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通过有关部门引导和有意识地培育挖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断推出新的文化品牌,并实施知名品牌提升工程,对于已经形成一定品牌优势的,以刻花瓷、砂器、煤雕、黑陶、珐花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以“文化惠民在山城”“一年一场戏”为代表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以狮脑山红色文化、藏山忠义文化、娘子关固关关隘文化、冠山书院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品牌效应。

放眼当下,阳泉市的文化产业已走上创新型发展的路径,正在为全市转型发展汇聚新的动能。

面向未来,阳泉市将继往开来,以文化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白雪峰苏晓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