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石家庄的傅作义重兵集团,是如何被新华
2023/4/9 来源:不详北京治扁平疣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文
春风笑
一、傅作义偷袭石家庄
石家庄,旧称石门,它是中共在解放战争中夺取的第一座大城市。
(石家庄战役中我军攻入市区)
从年11月中旬石家庄解放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当时华北解放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不少党政机关迁移至此。后来,党中央也由陕北来到距离石家庄西北七十里处的西柏坡,统筹指挥全国的战事。因此,石家庄在当时不仅仅是华北解放区的经济中心,还隐然成为了政治中心的屏障。
但是,石家庄解放后,其受到的外部压力也不小,因为当时河北的东西两面(平津和山西地区)均盘踞有国民党的重兵集团,而身为当时国民党华北“剿总”最高司令官的傅作义,更是仗着手中掌握有五十多万大军,欲乘虚夺回石家庄。
(傅作义,右一)
年夏,傅作义就曾派出过一个军左右的兵力去偷袭石家庄,结果因为配合其行动的晋军一部在盂县被解放军六纵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傅作义方面孤掌难鸣,才匆匆放弃了偷袭石家庄的计划。
但是,傅作义并不死心,当年10月太原攻坚战和辽沈战役打响后,傅作义为了给盘踞在山西的老长官阎锡山打气,也为了牵制住华北解放军支援关外的行动,傅又重新拿出了攻打石家庄的方案。这一次,傅作义的目的可不仅仅是要夺回石家庄,他还想派骑兵跟随步兵集团出击,进攻滹沱河畔的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
(滹沱河畔的西柏坡)
傅作义敢二打石家庄,是因为他判定太原战役吸引了华北解放军的主力兵团,其余的华北解放军部队又位于今天的晋北和内蒙古中部,距离石家庄较远。因此石家庄防御必然空虚,他也有空子可钻。
在这样一种判断的影响下,傅作义决定以第94军军长郑挺锋为此次突袭的总指挥,同时又为他配备了骑兵第三师和军统杜长城的爆破队,这些人分乘五百辆卡车配合全军行动。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傅作义交给郑挺锋的部队大多乘坐卡车或骑马,摩托化程度高,机动性极强。10月24日,他们由涿县集合出发,一路南下,直扑石家庄。
二、偷袭计划泄露,郑挺锋进展缓慢
傅作义哪里能想到,就在郑挺锋的大军刚从涿县出发不到半天,石家庄方面就通过潜伏在华北“剿总”内的谍报人员及时获知了郑挺锋的兵力和动向。10月26日,郑挺锋拖着大军到达保定后,迎面正遇上了为配合其行动来接应的第军。第军军长把从跑石家庄买卖的商人处获得的报纸拿给郑挺锋看,告诉他中共方面已经提前掌握了他们的内情,这让郑又气又怕,气的是他认为傅作义居然不知道自己手下有这么多中共地下党,怕的是己方的行动已经被对手侦知,郑担心会中埋伏,所以其行动速度不觉放缓。
(94军便是郑挺锋的部队)
就在郑挺锋大军南下的时候,华北平原上的二十多万民兵行动起来了,他们把铁轨和枕木刨出来,整个翻个面,使其无法使用,然后又挖断了公路,导致国民党的军车轮胎陷入其中,短时间内无法前进,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公路两旁的野地里埋设了大量地雷。国民党的搜索部队不时踏中地雷,眼看前进受阻,只得调工兵来扫雷,但是没曾想工兵又遇上了连环雷,刚挖出来一颗,另一颗便炸了。
(从抗日烽火中走出的华北民兵)
就这样,郑挺锋的所谓摩托化集团,从24日开始,走了几乎一周时间,才在30日到达了唐河边上的清风店。当他们靠近唐河北岸才发现,南岸的中共冀中7纵和华北步兵学校的两千多名学员兵已经是严阵以待。一开始,郑还想利用优势炮火组织强渡,但渡河的先头部队伤亡很大,难以靠岸,郑挺锋不甘心,遂想派骑兵从解放军阵地的侧翼迂回进攻,但遭到了骑兵长官的反对。眼看天色将暗,郑无奈,只得暂停进攻,在唐河北岸临时驻扎下来。
就在这个晚上,他从邯郸电台处得知了国民党的廖耀湘集团在辽西走廊被全歼的消息。郑挺锋愈发惊恐,说来也巧,同样是在这个晚上,唐河畔的一处国民党骑兵旅旅部也被解放军的夜袭部队敲掉。到了现在,偷袭石家庄的国民党集团距离滹沱河河畔的西柏坡仍有不短的距离。
第二天拂晓,当郑挺锋计划重新组织攻势时候,突然得到了河对岸的解放军阻击部队撤离的消息,这下郑就更困惑了,他觉得对方没有元气大伤,现在突然撤去,自己如果轻易渡河追击,岂不就中了对方诱敌深入的计策。郑挺锋犹豫不决,而傅作义得知其进展缓慢后,颇为不满,又调自己的嫡系35军和中央军16军前去增援,顺便向郑挺锋施压,促使他尽快南进。
傅作义没有想到,正是自己的这个决定,让其嫡系35军几乎全军覆没,因为傅作义派出援军后不久,华北解放军第二兵团的两个纵队也跟踪而至,配合地方主力部队彻底歼灭了这支远离老巢的敌军。
郑挺锋被傅作义逼得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组织渡河,可是,傅作义方面的决定突然又发生了度的大转弯。刚刚还坚持郑挺锋非渡河不可的傅司令,现在却要求其尽快返回北平复命。这可把郑挺锋搞糊涂了。但是,既然上峰不再坚持南下,那他自己也就不必如此卖命。于是,傅作义的“二打石家庄”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三、傅作义为何匆忙叫停偷袭石家庄?
关于傅作义为何让部下放弃追击转移的冀中阻击纵队,当时负责指挥石家庄防御的萧克大将,在回忆录中道出了谜底。
(萧克大将及其墨宝)
原来,竟是一篇新华社发布的述评,让傅作义权衡再三,放弃了突袭石家庄的计划。那么这篇新华社的文章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来简单了解一下——
“从这几天的情报看来,这位郑将军(指郑挺锋)似乎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叫北平派援军,又是两家合股,傅作义派的是第35军,蒋介石派的是第16军,正经涿县南下,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军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稀稀拉拉几个兵了。
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防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了,就要完蛋了,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
距离傅作义二次偷袭石家庄失败仅两天,辽沈战役以解放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就在这年冬天,傅作义的精锐部队在新保安和张家口先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也更促使他对战争走向的态度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并为日后北平和平解放埋下了伏笔。
(平津战役中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一部)
至于那个曾经亲自挂帅偷袭石家庄的郑挺锋,则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就被他的胞兄——保密局局长郑介民调离北平,以后又几经辗转去了台湾孤岛,当起了光杆司令。
参考文献:
《平津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中国文史出版社
《萧克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