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党参,花开太行山山西医科大学红潞参
2023/3/9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pf/a_4580347.html
山西医科大学“红潞参”科研团队。
八百里太行,雄奇壮美。每年七八月间,在太行山区的平顺、陵川、沁源等地,潞党参次第花开,雄浑的大山生出一片片温柔旖旎。
“每到收获的季节,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铺满了潞党参,连空气都带着甜丝丝的气息。”曹玲亚,这个上党姑娘在谈到家乡时,连笑容都透着甜蜜。
从太行到秦岭,辗转数千里,采集党参样本;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用科研成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十年间,曹玲亚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红潞参”团队坚持党参研究。她说:“党参对我和团队有着特殊的意义,把精力倾注在热爱的事情上,是一种幸福。”
“是党参把我和高建平老师紧紧连在一起”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室。见到曹玲亚时,她正坐在显微镜前,一边观察标本,一边记录数据,铅笔落在纸上沙沙作响……
说起如何与党参结缘,曹玲亚脱下白大褂,回忆起在大山里生活的那些日子。
潞党参特有的味道沁入曹玲亚的记忆深处,那是家乡的味道。“我生长在长治潞城的小山村。小时候,哥哥常带着我和妹妹上山采药,父母顶着烈日劳作,年复一年,可家里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爸妈也落下了一身病。”
家庭的拮据、家人的健康,直接影响了曹玲亚的人生选择。她励志走出大山,学习和医药相关的专业。年,她如愿考取山西医科大学。在那里,她遇到了高建平教授。
高建平出生在太行山西麓的盂县。年,她从复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到山西医科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组建了党参课题研究组。
选择的背后,寄托着高建平浓浓的乡愁。曹玲亚说:“高老师当年留在一线城市很容易,但她最终选择回来。她每年用大量的时间,奔走于全省各地的山川梁峁,执着于党参研究,尤其是上党地区的陵川、平顺一带。用她的话说就是:不能让太行山上这颗‘明珠’蒙尘。”
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年,曹玲亚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面对多个专业,她坚定地选择了高老师的生药学。
此后十年,在高建平的指导下,以曹玲亚为主要负责人,医科大本、硕、博相继有名学生组成“红潞参”团队,忙碌于实验室,奔走在农田间,成了高校科研与农业实践之间的一条“纽带”。
“吃不了苦,就做不成事。在‘逆境’里,总能有新发现”
年秋,又一个潞党参收获的季节,曹玲亚第一次跟着高建平来到平顺县做课题研究。当她们走进淙上村时,看到村民正把潞党参随意码成捆出售,几个药贩子不停地压价:“我要是不收,你的参哪能卖出山嘞。”“唉,那就给上10块钱拿走吧。”
曹玲亚凑近一看,这参“狮头凤尾菊花心”是上等品相,别说一捆了,一颗都很珍贵。“这么好的参,咋能压这么低的价?”曹玲亚质问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你凭啥说它好?”药贩子反唇相讥。
回到学校,高建平立刻给学生们开会:“我们要集合骨干科研力量成立攻坚团队,尽快为潞党参制定等级标准、整合技术,让‘党参之王’实至名归。”山西医科大学“红潞参”团队由此诞生。
给潞党参定标准,要有海量党参样品作为研究基础。年,曹玲亚自告奋勇,和另外一名女同学结伴踏上了采集党参样本的漫漫长路。从山西到湖北,从四川到甘肃,她们的行囊里没有化妆品、小零食,只有洛阳铲、样品盒。两位姑娘风尘仆仆跨越8个省、64个党参产区,采集了批党参样品。
潞党参生长在高海拔山区,懂行的人常说:“逆境”出好参。为了寻得好参,曹玲亚和同伴壮着胆子爬过不少人迹罕至的高山。有一次,在湖北板桥镇的大山里采药时突遇大雨,她们拦了一辆路过的大巴车回镇上,车子在山路上紧贴崖壁行驶,忽听身后一声巨响,回头一看,刚刚经过的地方已经被泥石流掩盖……
采药、做实验是对身心的双重磨炼。“制定等级标准得用科研数据说话。每次都感觉离成功就一步了,可最终的数据还是不对,那种挫败感很打击人。”每到这个时候,曹玲亚就会给老家的亲戚朋友打几个电话,听听乡音、唠唠家常,再一头钻进实验室,通宵达旦。
历经5年、不断完善,潞党参质量鉴定指纹图谱问世,能一次性检测党参7个有效成分;又做了近5万次检测后,我国首个潞党参药材地方标准、产地加工技术规范、药材等级标准和潞党参饮片等级标准陆续问世。
权威等级标准提升了潞党参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标准摆在那儿,好东西不愁卖不出好价钱。”赵学良,平顺县东彰村人,在外经商多年后,他回乡流转了亩土地,在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成立了潞党参种植合作社。像赵学良这样返乡创业的,平顺县就有多人。潞党参,让曾经的游子重回故土。
“看着家乡一天天变美,我们的付出都值得”
曹玲亚清晰记得年她来到平顺县佛堂岭村时看到的景象:低矮的土坯房稀稀落落依山而建,木板门被风一吹“吱呀”作响……“全村加起来,种参不到10亩地。这儿太偏了,种了也卖不上好价钱。”村支书张志建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袋锅子。
在佛堂岭、达驼村、淙上村考察后,曹玲亚发现这几个村所在的车厢沟一带,海拔高、温差大、石多土薄,赋予了潞党参最好的生长条件。“这一带的山地很适合种党参,我们就把示范种植基地建在这儿,给乡亲们带个头。”
“学生娃喝的墨水多,可这地咋种你们懂?”当曹玲亚告诉老乡党参也有种植标准,不能使用膨大剂、土地要追肥等要求时,很多村民并不接受。“一定要扎下根来,把潞党参种好,我们带给农民的不仅是技术和财富,更是知识、意识和思想。”曹玲亚和同学们记住高老师的话,戴上草帽,扛起农具,每天上山种地。三年下来,基地的潞党参长势喜人,引得不少药材商考察采购。
“为啥他们只收基地的参,看了咱的就皱眉?”“按学生娃教的方法种的参就是好,价钱还高哩。”乡亲们口口相传。打那以后,村民主动找曹玲亚讨教种植方法,她把培育出的优质种子和绿色有机肥无偿提供给农民。没用几年,车厢沟一带就成了潞党参买卖的集散地,一等好参从原来十几元一斤卖到了多元。“每次回村,都是这家叫那家留,走的时候老乡把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心里甭提多暖了。”曹玲亚说。
潞党参系列标准的出台,受益者不仅是村民,还有当地企业。由于缺乏潞党参等级标准,平顺县正来制药的主打产品“潞党参口服液”面临停产。“高老师知道这个事后,带着我们连夜开车去了平顺,把新标准送给了药厂,对药品再注册给予技术指导。好参制好药,潞党参口服液很受患者认可,药厂订单越来越多。”曹玲亚说,“我当时不理解高老师为什么这么着急,后来才知道,这个药厂关系着周边6个乡镇、户农民的生计。”
10年间,“红潞参”团队服务6个县,免费提供参苗10万株,免费为余人提供种植培训,先后与33家合作社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平顺县获批2项国家级潞党参产业园。潞党参药茶、潞党参饮片、潞党参含片等产品即将投产,预计新增就业岗位多个,户均年增收2.8万元……
“咱村的路灯换成太阳能的啦!”最近,曹玲亚到佛堂岭去作技术指导,发现村里又有了新变化。砖瓦房上炊烟袅袅,水泥路蜿蜒远方,村民们用乡音和她打着招呼。“来年合作社还要增加种植面积,到时候你们可来啊。”张志建说。曹玲亚把目光投向村后的大山,仿佛看到夏日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片铃铛样的白色小花散发着幽幽香气,漫山遍野,美不胜收……
记者手记
因为眷恋所以执着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扎根太行山区的山西医科大学“红潞参”团队,无疑是这一要求的积极践行者。
前不久,在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潞党参振兴革命老区项目”从.3万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银奖。潞党参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高校“双创”盛会上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