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与立法创新的北京样本推动
2022/10/8 来源:不详10月23日,北京联合大学首都法治研究中心、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院、北京学研究所等跨学科研究机构与北京市党建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基层治理与立法创新的“北京样本”——推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实施”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是《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公布实施以来,首都法学界和社会治理领域,就“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实施举行的第一次学术届和实务界跨界交流的研讨会。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年9月24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公布实施,是继《街道办事处条例》之后,北京市第二部与基层服务和治理直接相关的新法规,标志着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探索中创新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进入了法治化发展轨道。本次研讨会以“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为样本,研讨“基层治理与立法创新”非常及时,对《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贯彻实施,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是一部很有新意很有亮点的地方性法规,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价值。”北京市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大广表示。
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正斌表示,整部立法都体现着首都创新社会治理的首创精神,立法的亮点和创新点有三方面更值得称赞:一是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坚定地坚持和体现了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二是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确立了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三是接诉即办条例进一步突出、强化和提升了主动治理机制,通过开展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提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积极履职、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尽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
“该条例意义重大。第一,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条例以一贯之的理念;第二,是从碎片化的治理向整体治理的一种转变;第三,以有限政府来去回应无限的公众诉求;第四,以科技来赋能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敬波教授认为。
北京联合大学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首都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杨积堂教授强调,在治理效能方面,“接诉即办”激发了“外在驱动”向“内在驱动”转化,从“被驱动”变成“自驱动”,将“要我解决”变成“我要解决”,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有效推动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传统治理”向“数字治理”的转化。
北京市前线杂志社总编李明圣提出,首都治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全体市民作为城市治理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自觉,并强调房山区“不诉自办”的广阳经验非常值得推广。
在主题研讨环节,北京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张真理研究员以《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法》、北京市委党校法律教研部主任金国坤教授以《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解读》、北方工业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睿志以《“接诉即办”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关键》、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翟校义教授以《从传统信访到接诉即办:为民服务机制革新》、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杨惠以《以法规文件固化改革成果: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为个案的观察》为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熊文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梁迎修教授分别主持和点评。
在“实践探索”环节。北京市昌平回天地区霍家营社区党委委员、居委孙悦以《党建引领调解有方未诉先办回天有术》为题分享了霍家营社区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社区治理实践;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办事处郝旭副主任以《大事小事为民服务,“双派双考”实干担当》为题分享了鲁谷街道的接诉即办工作实施经验;山西阳泉市盂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世伟以《阳泉盂县基层治理实践与接诉即办借鉴》为题分享了盂县基层治理探索;清华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博士后戴思源以《说数、说策与说理-热线电话数据的分析价值》为题分享了清华大学数据治理中心对于接诉即办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的具体做法和数据治理价值。
“接诉即办治理创新体现了市委和各级党委一直到社区工委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决心、恒心。通过这个条例对‘接诉即办’机制的固化和落实,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各级党委是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从而赢得了民心。”北京市朝阳区党校常务副校长李燕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