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个平定县,是中国安定统一时代到来的

2023/10/10 来源:不详

“平定”,是个动词,如“平定天下”,也是个名词,如“山西省平定县”。

很少有人知道,“平定县”这个名词,其实就是由“平定天下”这个动词演变而来的。

平定双塔

平定县,最初叫“上艾县”,后改为“石艾县”,于汉武帝时始设县治所,县治在今张庄镇新城村。

唐代天宝元年(年),更名为“广阳县”,县治迁至广阳村(今属昔阳县)。

广阳县城经历了年的繁荣后,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年)之后,逐渐废为荒村。

民国时期的平定榆关城

晋剧是咱山西人的精神寄托,一曲《下河东》,让世人知道了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广阳城”,也让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这两个皇帝,在平定这片土地上,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晋剧《下河东》

《下河东》说的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为统一全国,先后三次征讨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的故事。

据清光绪版《平定州志》记载:“宋太祖征河东,首下之,置平定军,属镇州(今河北正定)。”

河东,即河东道,唐代以后泛指山西。“赵匡胤下河东”所指河东,特指当时定都在晋阳(今太原)的北汉政权。

宋太祖率军攻取北汉,首先攻下了广阳,改设为平定军,以此作为北伐的一个重要后援基地。

民国时期的娘子关城楼

宋代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为路、州、县三级制。“军”,是宋代行政区划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唐初,为防御蕃部扰边,政府在屯驻戍边处设置军、守捉、镇等军事管辖区,是为“军”之起源。

韩信点兵处

历经唐、五代演变,至宋代,军已具备行政区划的属性,辖县治民,并跻入州级行政区划,视为“同下州”。

据元丰八年()完成的《元丰九域志》统计:宋朝全国“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

太平兴国四年(年),宋太宗统兵第三次北伐晋阳(今太原)。5月,北汉主刘继元出降,北汉灭亡。

娘子关城楼

是年,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属平定军,同时废晋阳县,改置平晋县。

“平定”“平晋”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平定北汉、统一全国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平定县设立后,县城也从40公里外的广阳城迁徙到古榆关城,即今平定县城的上城。

金大定二年(年),平定县升为平定州,领平定、乐平(今昔阳)两县。

民国时期的阳泉火车站

清雍正二年(年),升平定州为直隶州,领盂县、寿阳县、乐平县。

民国初年,废州改平定县。

今天阳泉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平定县这个名字,非常不简单,它标志着中国一个割据分裂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安定统一时代的到来,值得我们永远为之念兹在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