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幸福加码阳泉市2020年群众
2023/9/23 来源:不详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阳泉,这座“中共创建第一城”,文化发展的脚步坚定向前。 文化花开满园春。市群艺馆飞扬舞团、市群艺馆文化志愿者舞蹈队在“全民奔小康 幸福舞起来”省民歌广场舞大赛中获得优秀表演奖,市干部合唱团获得“蹚出新路子 唱响新时代”省合唱大赛二等奖,阳泉市代表队获得“运动让生活更美好”省象棋大赛一等奖、省踢毽子大赛一等奖、省跳绳大赛二等奖……年,我市获得了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多个奖项,充分展示了我市文化惠民活动的成果。 “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一年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文化滋养,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营造出直抵内心的幸福感。 创新引领 活跃阵地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重视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市的传统,文化惠民更是近年来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重要内容。以广度资源共享促进深度文化惠民,不仅把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更建立了群众文化建设的内生发展机制。 为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参与度,按照年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安排,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照“部门牵头、赛事牵引、协会组织、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以基层为主阵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联合开展了我市群众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系列活动涵盖重点文化活动、赛事活动、各县区及基层自办活动等近30个小项,包括市专业青年演员大赛、文旅系统导游员(讲解员)技能大赛、“音为梦想 声动山城”农民工歌手大赛、“高手在民间”乡土文化人才技艺展示等,旨在提高群众参与度,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拉动文化旅游消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年,我市以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和市群众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为抓手,积极助推“送”文化向“种”文化、“兴”文化转变。支群众文艺队伍活跃在全市乡村、社区,成为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的引领者,开展活动场。85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文化传播、技艺传授、艺术普及、培训等工作,带动了当地文化发展和传承,开展活动场。名乡村文化带头人聚焦管理和服务基层文化阵地、乡村文艺队伍,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场。 全民参与 群众共享 年9月25日,“全民奔小康 幸福舞起来”省民歌广场舞大赛举行。《大红公鸡毛腿腿》《看秧歌》《会哥哥》……比赛中,伴随着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市群艺馆飞扬舞团《人说山西好风光》、市群艺馆文化志愿者舞蹈队《看秧歌》两个节目在全省16支队伍近名选手参加的比赛中精彩亮相,获得了大赛优秀表演奖。 精挑细选的过程,是全民参与的过程,更是群众共享的过程。为积极备战“全民奔小康 幸福舞起来”省民歌广场舞大赛,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使广场舞这一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更加深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健身生活中,促使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年7月29日下午,市公大杯“舞炫山城”广场舞大赛在公大星光创意文化园举行。大赛特邀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馆协会舞蹈委员会委员、省文化馆舞蹈部主任、省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吴蓓担任评委组组长。经过激烈角逐,《看秧歌》和《人说山西好风光》两个节目脱颖而出,最终站在了全省决赛的舞台上。 市公大杯“舞炫山城”广场舞大赛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场舞大赛在我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社区到村,一支支民间舞蹈队常年活跃在基层。舞蹈队队员在专业舞蹈老师和基层文艺骨干的指导下,从“零基础”到“草根明星”,从“跟着学”到“自己创”,从乡村小舞台跳到了省内外大舞台,人们跳出了好生活,更跳出了好心情。曾在年1月参加央视《中国节拍》春节特别节目录制的市群艺馆文化志愿者舞蹈队队员王丽说:“以前,觉得又唱又跳是负担,是别人的生活,甚至还觉得是‘闲人’的事。可真正从中尝到甜头了,才觉得生活更需要文化来充实。”年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包括民歌广场舞、网络摄影、合唱、戏曲、鼓乐、乡土文化能人技艺、经典诵读等大赛,还包括体育赛事。为此,我市的群众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也将比赛从百姓健康舞扩展到象棋、跳绳、踢毽子等体育项目,将比赛规程下发至各县(区),形成全市开展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体育项目的“实操作业图”,各项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上千人。 “眼”向基层,“面”朝群众,在我市文化惠民的道路上,人们始终在参与着、体验着、幸福着。 打造品牌拥抱生活 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是永远的主体。 在开展好年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和市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同时,我市还结合实际和优势,不断巩固、深化,积极打造具有阳泉特色的文化品牌。年,“群星风采”流动舞台走乡村活动成功入选省文化服务品牌。 “群星风采”流动舞台走乡村活动,是由盂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盂县人民文化馆承办的文化惠民工程项目,于年启动。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开展5年。 活动细分成流动舞台走乡村、乡村百姓大会演、文旅融合进景区、文化走亲在山西、晋冀区域文化联动“五大板块”,把“以群众需求为目的”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先后组织了企业、乡镇、村、社区和民营单位、机关部门等的演出团队支,参演人员达到人次。为了让群众满意,活动还采取了“点餐式”服务,既有戏曲等传统节目,又有广场舞、二人转等“接地气”的节目。据统计,年8月6日至10月10日共演出场,走遍全县14个乡镇,行程4万公里,服务人群达23万人次。广大文艺工作者用一场场精心准备的演出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更得益于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今,拥抱精致生活更是成为了人们的时尚追求。送春联、送书画、免费培训……渐渐地,除了各级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开展的多形式“送文化”活动,社区、乡村也自己办起了各式各样的晚会、联欢会、家庭才艺表演,有的甚至针对孩子们放寒暑假没人看管的情况,开设了剪纸、绘画等文化艺术班,红红火火的“自制文化”活动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群众心中的“文化品牌”。文化发展,与经济同行;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如今,行走在阳泉城乡大地,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过上好日子的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携手加快走进新生活。(喜明樊江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