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新尝试让盂县村民收益滚滚来
2022/11/9 来源:不详本是农闲时间,盂县上社镇宋家庄村村委会主任赵玉林却依然忙碌,手机不时响起。“用作牛羊饲料的秸秆,听说已经涨到了每吨元,村里有不少打包好的秸秆包还没销售。我联系一下,兴许能找到合适的买家。”赵玉林说。
和赵玉林同样忙碌的,还有村里的农机手崔闰新。他正驾驶着秸秆打捆机回收、打包秸秆。村外的大片耕地里,一个个已经打好捆的秸秆包摆放整齐。赵玉林说:“如果一时找不到买家,我们就要找场地存放这些秸秆包。销售秸秆包是我们村增收的新路子。”
位于盂县北部的宋家庄村地处偏远,种植结构单一,村集体没有收入,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脱贫后,宋家庄人依然勤快、努力,村里尝试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了北沙参、艾草等中药材,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多种新的尝试为村里带来了多项收益。
中药材种植产业是宋家庄村尝试发展的产业项目之一。村里流转了40亩地种植艾草,还和收购单位签订了购销合同,解决产品销售问题。40亩艾草每年能为村里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这坚定了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信心。宋家庄村又陆续种植了北沙参、桔梗、防风等中药材,并与收购商签订了销售合同,每年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宋家庄村有亩耕地,每年春种秋收时,村民雇用农机播种、收获。为了方便村民耕种,宋家庄村投资50多万元购买农机,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全村有多亩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这些土地由村集体托管,提供农机服务,享受国家补贴。”赵玉林说。
村民崔云锋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种着40多亩地。去年,崔云锋把土地托管给了村里,享受作业补贴,“每耕种、收割1亩地,国家补贴60元,土地托管为我家节省了多元”。
在村委会院子外的广场上,拖拉机、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等农机具一字排开。忙了一个秋天,农机手崔闰新、崔成兵等人趁着农闲时节保养农机。去年,崔云锋也加入了农机手的队伍。除了种地收入,他驾驶农机每天能挣元。
村集体推行农机服务,一举三得。赵玉林说:“托管土地可以为村民降低种植成本,回收秸秆能减轻森林草原防火压力,销售秸秆包还能获得一部分收入,这是我们村最成功的一次尝试。明年,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农机服务范围,购进更多农机,不但能满足小块地的耕作需求,还可以把土地托管服务扩展到周边村。”(侯 节)